登鹳雀楼日记:层楼之上见山河
登鹳雀楼日记:层楼之上见山河戊戌年秋分·晋中记清晨薄雾未散时,我立于蒲州古城墙畔,仰望那座在历史烟云中屹立千年的鹳雀楼。木梯吱呀作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盛唐的诗韵上。记得王之涣当年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是否也站在此处,任凭秋风拂过青衫?一重檐·见山初登至第一层观景台时,太阳才刚爬过中条山脊...
登鹳雀楼相关内容
登鹳雀楼日记:层楼之上见山河戊戌年秋分·晋中记清晨薄雾未散时,我立于蒲州古城墙畔,仰望那座在历史烟云中屹立千年的鹳雀楼。木梯吱呀作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盛唐的诗韵上。记得王之涣当年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是否也站在此处,任凭秋风拂过青衫?一重檐·见山初登至第一层观景台时,太阳才刚爬过中条山脊...
九诗交织的朝暮手札晨光熹微时推开木窗的刹那,春晓的鸟鸣穿林而来,仿佛千年前孟浩然耳畔的「处处闻啼鸟」。露珠悬在竹叶尖,将坠未坠的模样,恰似王维笔下「红豆生南国」的相思凝露。煮茶时望着白雾袅袅,忽觉这晨雾与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浮世里停驻的永恒刹那。登临之志午后拾级登山时,默诵...
晨读《登鹳雀楼》有感:白日依山尽的诗意栖居一、曙光中的古诗回响清晨五点,窗外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我翻开泛黄的《唐诗三百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赫然映入眼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十个字突然在晨光中跳动起来,仿佛有鎏金的碎屑从纸页间簌簌落下。1.1 文字里的山河气象站在二十一层的公寓阳台远眺...
《登鹳雀楼》中的黄昏独思一、白日依山尽的遐想傍晚时分,我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缓缓沉入山脊的夕阳,忽然想起王之涣那句"白日依山尽"。橘红色的光晕染透了半边天空,云层像被点燃的棉絮,层层叠叠地向地平线延伸。这景象与千年前诗人所见的黄河落日何其相似——只是我的窗外没有滔滔河水,唯见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最...
十首传世古诗编织的秋日絮语霜降日记·与千年诗魂对话晨起推窗,忽见阶前白霜如絮,恍若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景致穿越千年重现。檐角麻雀啄食残留的柿实,让人想起孟浩然《春晓》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生机——虽时值深秋,这啁啾声却同样唤醒沉睡的城市。登高望远见诗心午后携卷登西山,...
登鹳雀楼记:一场与古诗的时空对话2023年10月15日 晴站在重建的鹳雀楼前,王之涣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突然在脑海中轰鸣。这座始建于北周的楼阁,因唐诗而永生,此刻正披着秋阳,将我的思绪拉回千年前。一、地理坐标里的诗意GPS定位显示东经110°15",北纬34°48",这个坐标在手机地图上只...
《登鹳雀楼》日记:层楼远眺的心灵之旅五月十七日 晴今日午后重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忽忆起三年前在山西永济登临真迹的场景。那句"白日依山尽"如同钥匙,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于是翻出旧日记本,墨迹虽淡,山河依旧在眼前。一、朝圣之路清晨六点从运城出发,辗转两趟巴士才抵达景区。鹳雀楼重建后通体赭红,在晋南的...
登鹳雀楼:一场心灵的远眺晨起临窗清晨推开窗时,东方的云霞正染着淡淡的金边,让我忽然想起王之涣那句“白日依山尽”。这座钢筋水泥的都市高楼虽非鹳雀楼,但站在二十三层的落地窗前,竟也有了“欲穷千里目”的冲动。诗中的高度“更上一层楼”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攀登,更像是对生活态度的隐喻。上周项目受挫时,我蜷在沙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