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日记:层楼之上见山河
戊戌年秋分·晋中记
清晨薄雾未散时,我立于蒲州古城墙畔,仰望那座在历史烟云中屹立千年的鹳雀楼。木梯吱呀作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盛唐的诗韵上。记得王之涣当年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是否也站在此处,任凭秋风拂过青衫?
一重檐·见山
初登至第一层观景台时,太阳才刚爬过中条山脊。确如诗中所言"白日依山尽",秋日的朝阳不像夏日那般刺目,而是温柔地依偎在山峦曲线间,给青黛色的山脉镀上金边。几位写生的学生正在速写本上捕捉光影,铅笔沙沙声与檐角风铃聲交织成趣。
忽然想起历代文人登临此楼皆有不同的感悟。李白在此挥毫"黄河落天走东海",李益留下"鹳雀楼西百尺樯",而王之涣二十字冠绝全唐。可见同一片风景,因观者心境不同竟能孕育出迥异的诗篇,写作之道大抵如此。
三重檐·见河
登至第三层时,黄河终于豁然眼前。九曲黄河在晋陕峡谷间奔涌,浑黄的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确有种"黄河入海流"的决绝气势。岸边芦苇荡里惊起几只白鹳,翅膀掠过水面时漾开的涟漪,恰似水墨画上的淡墨晕染。
几位老者在讨论黄河改道的历史,说唐宋时河道还在三里外,如今却近在咫尺。自然造化与人事变迁,在这滔滔河水中显得格外分明。我忽然明白诗人为何要"欲穷千里目",因为只有登得足够高,才能同时看见山河的永恒与人事的须臾。
五重檐·见心
登顶时正值午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仿唐建筑的鸱吻上。极目远眺,中条山苍茫如黛,黄河蜿蜒似练,果然是需要"更上一层楼"才能领略的壮阔。现代城市在远方若隐若现,而脚下这座木结构楼阁却依然保持着盛唐的气度。
忽然彻悟写作的真谛:好的文章正如这鹳雀楼,既要扎根土地(详实的细节),又要层层攀升(思想的递进),最后达到"欲穷千里目"的视野与"更上一层楼"的追求。日记何尝不是如此?记录所见所思时,其实也在建造属于自己的精神楼阁。
暮色四合时下楼,回望这座被夕阳染成琥珀色的楼阁,心中满是敬畏。千百年来无数登临者都已化作尘土,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依然在每一代人的唇齿间生香。或许真正的"有成",不是留下多宏伟的建筑,而是用文字让某个瞬间获得永恒的生命。
登鹳雀楼壮丽的山河与艰难的历程
本文将从登鹳雀楼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以及相关传说等方面,来探究登鹳雀楼的壮丽山河与艰难历程。 一、登鹳雀楼的建筑特点 登鹳雀楼建于唐朝,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杰作之一。楼高七层,气势雄伟,占地面积广,屋顶采用典型的重檐歇山顶,木梁交错穿插,极具装饰性和稳定性。而楼内的独特设计与饰物则彰显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楼内...
《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唐代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
《同崔邠 登鹳 雀楼》 lǐ yì tánɡ dài 李益〔唐代〕 ɡuànquè lóu xī bǎi chǐ qiánɡ tīnɡzhōu yún shù ɡònɡmánɡmánɡ 鹳 雀楼西百尺 樯 ,汀洲云树 共茫茫。 hàn jiā xiāo ɡǔ kōnɡ liú shuǐ wèi ɡuóshān hé bàn xī yánɡ 汉家箫鼓 空 流水,魏国山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