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励古诗登鹳雀楼为镜:一场关于坚持的春日日记
以自励古诗《登鹳雀楼》为镜:一场关于坚持的春日日记2023年3月15日 晴清晨推开窗时,那句"白日依山尽"突然撞进脑海。楼下梧桐树的新芽正奋力顶破褐色苞衣,像极了王之涣笔下黄河入海的倔强姿态。古诗照见的晨光鹳雀楼的台阶想必也如此刻晨光般明亮。1200年前那位诗人拾级而上时,是否也如我这般攥着微微汗湿...
白日依山尽相关内容
以自励古诗《登鹳雀楼》为镜:一场关于坚持的春日日记2023年3月15日 晴清晨推开窗时,那句"白日依山尽"突然撞进脑海。楼下梧桐树的新芽正奋力顶破褐色苞衣,像极了王之涣笔下黄河入海的倔强姿态。古诗照见的晨光鹳雀楼的台阶想必也如此刻晨光般明亮。1200年前那位诗人拾级而上时,是否也如我这般攥着微微汗湿...
登鹳雀楼:一场与古诗的黄昏邂逅暮色中的诗意追寻当夕阳的余晖染红黄河水岸时,我终于站在了这座向往已久的鹳雀楼前。王之涣笔下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突然从记忆深处涌出,眼前的景象与千年前的诗句完美重合。第一层:历史的回响木质楼梯在脚下发出吱呀声响,仿佛在回应我的脚步。展柜里泛黄的《登鹳雀楼》拓片,墨...
《登鹳雀楼》给我的启示:追逐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歇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晴今天重温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像一记晨钟敲醒了我。站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落日,突然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了新的感悟。一、攀登者的视野记得三个月前刚开始准备研究生考...
登鹳雀楼:一场与王之涣的千年对话暮春时节的黄河之畔五月的风裹挟着黄土高原的粗粝,当我站在重建的鹳雀楼顶层时,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突然撞进脑海。这座始建于北周的楼阁,因王之涣的诗句而永驻文学史,此刻青铜铸造的诗人雕像正与我隔空对望。山河入画的震撼向西望去,落日正缓缓沉入中条山脉,余晖将黄河水...
登鹳雀楼日记:层楼之上见山河戊戌年秋分·晋中记清晨薄雾未散时,我立于蒲州古城墙畔,仰望那座在历史烟云中屹立千年的鹳雀楼。木梯吱呀作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盛唐的诗韵上。记得王之涣当年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是否也站在此处,任凭秋风拂过青衫?一重檐·见山初登至第一层观景台时,太阳才刚爬过中条山脊...
登鹳雀楼日记:夕阳西下的感悟一、登楼之初见今日午后,我独自登上永济的鹳雀楼。这座始建于北周的古老建筑,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巍然屹立于黄河之滨。楼梯盘旋而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当我终于登上顶层,凭栏远眺,王之涣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豁然展现在眼前。夕阳正缓缓沉入中条山脉,将天边...
晨读《登鹳雀楼》有感:白日依山尽的诗意栖居一、曙光中的古诗回响清晨五点,窗外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我翻开泛黄的《唐诗三百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赫然映入眼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十个字突然在晨光中跳动起来,仿佛有鎏金的碎屑从纸页间簌簌落下。1.1 文字里的山河气象站在二十一层的公寓阳台远眺...
登鹳雀楼记:一场与古诗的时空对话2023年10月15日 晴站在重建的鹳雀楼前,王之涣那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突然在脑海中轰鸣。这座始建于北周的楼阁,因唐诗而永生,此刻正披着秋阳,将我的思绪拉回千年前。一、地理坐标里的诗意GPS定位显示东经110°15",北纬34°48",这个坐标在手机地图上只...
《登鹳雀楼》日记:层楼远眺的心灵之旅五月十七日 晴今日午后重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忽忆起三年前在山西永济登临真迹的场景。那句"白日依山尽"如同钥匙,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于是翻出旧日记本,墨迹虽淡,山河依旧在眼前。一、朝圣之路清晨六点从运城出发,辗转两趟巴士才抵达景区。鹳雀楼重建后通体赭红,在晋南的...
登高望远,心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行一场与古诗同行的旅行日记清晨五点,我站在华山北峰的石阶上,看着天际线渐渐泛白,忽然想起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刻的朝阳正缓缓攀上山脊,将云海染成金红色,仿佛诗句中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第一站:鹳雀楼遗址乘坐高铁抵达山西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