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心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行
一场与古诗同行的旅行日记
清晨五点,我站在华山北峰的石阶上,看着天际线渐渐泛白,忽然想起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刻的朝阳正缓缓攀上山脊,将云海染成金红色,仿佛诗句中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第一站:鹳雀楼遗址
乘坐高铁抵达山西永济时已是午后。重建的鹳雀楼巍然矗立在黄河东岸,九层楼阁在阳光下闪烁着唐风遗韵。站在楼顶向西眺望,浑浊的黄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奔涌向前。导游说,唐代的黄河河道比现在偏北三十公里,但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第二站:壶口瀑布
次日清晨驱车前往壶口。当轰鸣的水声穿透晨雾传来时,我终于理解诗人为何用“入海流”来形容这条母亲河。三百米宽的河面在此骤然收缩至五十米,二十多米高的落差让浊浪如万马奔腾,激起的浪花在阳光下形成七色彩虹。我用手机录下瀑布声,与耳机里播放的《黄河大合唱》重叠成奇妙的交响。
夜宿风陵渡
傍晚时分特意选择住在风陵渡古镇。木质窗棂外,最后一缕夕阳正被远山吞没,河面泛起细碎的金光。翻开随身带的《全唐诗》,发现孟浩然也在此留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客栈老板送来黄河鲤鱼焙面,笑着说:“你们文人就爱对着山水发呆。”
这趟旅行让我真正读懂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意。古诗不是课本里冰冷的文字,当双脚站在诗人吟咏过的土地上,那些字句突然有了温度、气味和声音。回程火车上,我在日记本上画下这样的画面:层叠的山峦间,一轮红日正沉向黄河的臂弯。
一二 古诗三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语文版...
- 课堂提问:登高望远,你会想到什么?(用时2分钟)3. 杜甫的《春望》:- 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用时3分钟)-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用时8分钟)- 分享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用时5分钟)- 课堂提问:如何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用时2分钟)**三、...
一二年级全部古诗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依:靠着。穷:尽,使达到极点。赏析:夕阳黄河壮阔,登高望远,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作者:王之涣(唐),边塞诗人,代表作《凉州词》《登鹳雀楼》。应用片段:登高山或高楼远眺时,可吟此诗抒“更上一层楼”的豪情。11.《望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