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为您找到约 65793 条关于 "日记" 的结果

宋濂尝与客饮翻译:一篇明代文人的酒宴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6 次浏览
宋濂尝与客饮翻译:一篇明代文人的酒宴日记雪夜对酌的雅趣洪武六年的冬夜,南京城飘着细雪,翰林学士宋濂在书房点燃炭火,忽闻老友刘基携酒来访。他忙命童子温酒备肴,二人围炉而坐。宋濂执壶斟酒时笑道:"伯温此来,当效法古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之趣。"刘基抚掌称善,这场景后来被记入《宋学士文集》"尝与客饮...

房玄龄文言文翻译:贞观名相的治国智慧与生活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6 次浏览
房玄龄文言文翻译:贞观名相的治国智慧与生活日记一、房玄龄其人与其文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辅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房玄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文学造诣亦极为深厚,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言著作...

任末年十四的寒窗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5 次浏览
正月十四 雪夜独思任末年十四的炭笔在粗纸上沙沙作响,窗外朔风卷着碎雪扑打窗棂。少年呵了口白气,将冻僵的手指凑近微弱的油灯,墨迹在《论语》残卷上晕开成一朵深色的花。卯时诵书鸡鸣三遍时便起身温习《孝经》,母亲缝的棉袍抵不住破窗渗入的寒气。任末年十四忽然想起私塾先生昨日用戒尺点着案几说:"十四当立,尔等可...

唐太宗论弓矢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6 次浏览
内容唐太宗论弓矢:贞观年间的武备沉思录贞观十二年·春分日记晨起观武场操练,见侍卫新制角弓劲韧非常,忽忆及去岁陛下于两仪殿论弓矢之言。彼时突厥使臣献良弓十把,陛下引满而射,三中靶心,群臣皆贺。然陛下抚弓叹曰:"朕少好弓矢,自谓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

阿房宫赋翻译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7 次浏览
《阿房宫赋翻译》阅读日记:穿越千年的华丽与哀愁一、初遇《阿房宫赋翻译》今日偶然在古籍书店发现一本《阿房宫赋翻译》注释本,封面烫金的秦代纹样瞬间吸引了我。翻开泛黄的书页,杜牧笔下"六王毕,四海一"的磅礴开篇,通过现代翻译竟更显震撼。译者将"覆压三百余里"译为"宫殿群绵延三百多里如巨翼覆地",让我仿佛看...

苏武牧羊翻译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5 次浏览
《苏武牧羊翻译:一位使者的十九年坚守日记》引子:北海边的孤独身影公元前100年的凛冽寒风中,一个汉朝使节手持节杖,在贝加尔湖畔的雪原上放牧羝羊。他就是苏武,一位因"苏武牧羊翻译"典故流芳千古的忠义之士。今日翻开这段被历史尘封的日记,字里行间仍能触摸到那穿越两千年的赤诚。天汉元年·秋"奉命持节出使匈奴...

石钟山记翻译:一场跨越千年的山水对话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5 次浏览
石钟山记翻译:一场跨越千年的山水对话日记晨访石钟山清晨薄雾中重读《石钟山记》译文,苏轼笔下的"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仿佛穿透纸页。我带着这份文字记忆,踏上了鄱阳湖畔的石钟山。译文将"舟回至两山间"的场景精准还原,让人瞬间置身于元丰七年的月光下。译文中的山水密码对照原文与译文,"大石侧立千尺"被译为"c...

念君客游思断肠:一纸相思寄远方的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7 次浏览
念君客游思断肠:一纸相思寄远方的日记秋夜独坐忆故人窗外梧桐叶落,秋风瑟瑟,独坐灯下,提笔欲书却不知从何说起。念君客游思断肠,此情无计可消除。自君远行,已三月有余,每日晨起望天际,暮时数归鸦,心似悬旌,终日不宁。十月十五日夜记今夕月色如练,忽忆去岁此时,与君共赏桂华。君折枝簪我鬓边,笑言"人月两团圆"...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从古井寓言到人生启示的日记随笔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7 次浏览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从古井寓言到人生启示的日记随笔一、古井边的晨思清晨整理书架时,偶然翻到《吕氏春秋》中"穿井得一人"的篇章:"宋之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君..."这段仅41字的文言文,让我搁下茶杯陷入沉思。原文讲述宋国丁家挖井后宣称"得一人",最终被曲解为"从井中挖出活人"的荒诞故事...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之奇闻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09月17日 6 次浏览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之奇闻日记第一章:朝堂惊变今日入宫觐见,忽见灵公身侧立一"佳人",着锦绣罗裙,梳凌云高髻,然细观之,竟是虎背熊腰之侍卫!满朝文武皆掩面窃笑,唯灵公抚掌赞叹:"妙哉!此般刚柔并济,方显我卫国气象!"御花园偶记申时于御苑赏梅,竟见十余名禁军皆作妇人装扮:有持长戟而簪花的,有系战甲配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