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见远山,孤灯独坐写幽怀
庚子年十月廿三日记
暮色四合时,独坐南窗下。远山如黛,渐渐隐入苍茫暮霭之中。案头一盏青灯,映得纸笺泛黄,墨痕深浅,竟似与窗外渐浓的夜色暗暗呼应。
一、暮色入砚
酉时三刻,研墨作书。紫毫蘸得浓墨,却见砚中倒映天光云影,恍若《林泉高致》所言"墨分五色"之妙。忽忆少陵"星垂平野阔"之句,搁笔推窗,但见西山最后一抹残霞,正被暮鸦驮着飞过疏林。
梧桐叶落三更雨,
蟋蟀声残一炷香。
欲写新词还搁笔,
满城风絮近重阳。
二、孤灯照影
戌初掌灯,灯花爆响。韩昌黎所谓"焚膏油以继晷",今乃知其味。灯光将人影投在粉壁上,摇曳如宋人山水里的枯藤老树。案头《陶渊明集》翻至《闲情赋》,"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十二字,忽觉刺目。
檐角铁马叮咚,疑是故人叩门。启扉但见月光满地,竹影扫阶,方知是秋风弄弦。返座续写日记,墨迹竟与灯影叠作重峦,恰似米家云山。
三、幽怀难寄
亥时搁笔,检视文字。忽觉满纸"暮""孤""幽"字,始惊古诗字法之妙——王右丞"大漠孤烟直"以一字立骨,今我日记竟暗合此法。砚中余墨渐涸,如年华之将尽;灯芯结花,似心事之盘曲。
墨花飞处字生香,
灯影摇时夜未央。
莫道幽怀难寄远,
且随雁字写苍茫。
掩卷熄灯,见窗外银河垂地。方悟古人所谓"文章本天成",原不过是将天地光阴、草木鱼虫的本来面目,借笔墨暂驻人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