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晨起偶得:记一日之始

晨起偶得:记一日之始

破晓时分

清晨五时三刻,忽闻窗外鸟雀啁啾,如白居易《早兴》所云"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披衣推窗,见东方既白,晨雾如纱,远山轮廓渐显。院中老槐树上,两只麻雀正啄食昨夜落下的槐花,时而扑棱翅膀,抖落几滴宿露。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庖厨烟火

灶间已传来母亲窸窣的动静。铁锅与铲勺的碰撞声里,油香混着葱蒜气息漫过走廊。想起陆游"晨炊躬稼米,夜读世藏书"的诗句,忽觉这寻常炊烟亦有人间至味。青瓷碗中卧着糖心荷包蛋,酱油绘出琥珀色的涟漪,配着新熬的小米粥,金黄米油上浮着枣肉般的朝霞。

市井晨光

巷口早点铺蒸腾着白雾,竹笼屉里包子正经历第三次膨胀。穿蓝布围裙的老板哼着梆子戏,将炸油条的竹筷在锅边敲出梆梆节奏。几个中学生挤在豆浆摊前,书包带子纠缠在一起,宛如张耒《晨起》中"市桥灯火渐阑珊,转枕谁家夜捣衣"的现代注解。

菜农的三轮车碾过露水未干的柏油路,莴笋叶上滚动的不是露珠,是昨夜暴雨的残兵。穿橘色工装的清洁工正用竹帚收集梧桐落叶,扫把划过地面的声响,比手机闹铃更令人清醒。

书房片刻

展卷时,阳光恰好斜照在陶渊明《归园田居》那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上。钢笔在稿纸洇出靛蓝墨迹,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在清晨题壁——这时的思绪如晨露般清澈透亮。隔壁传来钢琴练习曲,车尔尼599的旋律与远处学校的晨读声奇妙地交织。

晨之悟

在这个被闹钟切割的时代,我们或许都该学学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细腻。晨光不仅照亮万物形貌,更照见生活本真的纹理。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银杏叶的间隙,在地上写下金色的象形文字时,我忽然明白: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不仅是效率的箴言,更是生命的诗眼。

合上日记本时,发现扉页茶渍不知何时晕染成了朝霞的形状。明日此时,愿仍能如孟浩然般"春眠不觉晓",却为寻常晨光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