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月照茅亭日记:秋夜思语

秋月照茅亭

壬寅年八月十五夜

今夜茅亭独坐,见秋月如轮,清辉遍洒竹篱苔阶。忽然忆起唐人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之句,虽未直言秋月,然满地银霜岂非月华所化?檐角铁马叮咚,竟与三十年前故乡老宅风声一般无二。

月下故人

竹影婆娑间恍见祖父携古琴而来,布袍沾着夜露的微凉。他生前最爱弹奏《秋宵步月》,说此曲需在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意境中体会。那时总嫌曲调过于清冷,而今欲闻教诲,却唯有寒蛩断续鸣。

旧宅东窗有桂树一株,每至中秋便落金粟满砚。祖母常以纱囊收聚桂花,缝制枕囊时总吟着"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俳句。今夜月华如练,竟照见青石板上残留的桂花渍,原是去岁酿蜜时泼洒的痕迹。

琴语心声

取祖父遗留下的蕉叶琴置于石案,轸池间尚存松烟墨的印记——那是他临终前默写《阳关三叠》谱式时留下的。轻拨七弦,泛音如露珠滚落荷叶,忽然懂得所谓"秋月照茅亭"并非景语,实是将万千心事沉淀为冰晶的修行。

北雁南飞声掠过云端,弦间淌出《秋鸿》的苍茫。忽觉满亭月华皆化作故人指尖温度,原来苏轼"明月夜,短松冈"的怅惘,终究需用半生光阴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