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赏莲古诗有感
七月十五日 晴
清晨醒来,窗外阳光正好,忽然想起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几句赏莲古诗如清泉般涌入心田,让我决定去附近的公园赏莲,感受古人笔下的意境。
踏入公园,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远远望去,一片碧绿的荷叶铺满湖面,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粉红的荷花点缀其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盛开如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走近湖边,仔细观察这些莲花,它们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洁净无瑕,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这景象让我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些赏莲古诗不仅描绘了莲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
莲之悟
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我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莲花不像牡丹那样艳丽夺目,也不像玫瑰那样娇媚动人,它以其独特的淡雅和坚韧吸引着人们。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正是莲花的真实写照——内心通达,外表正直,不依附不攀缘。这种品质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困扰,迷失自我,而莲花却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纯净,这给予我深刻的启示:无论环境如何,都应坚守内心的原则和美好。
回想起来,赏莲古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通过莲这一意象,传递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例如,李白的《渌水曲》中“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以莲花的娇美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展现了莲的壮丽与生机。这些诗句让我感受到,赏莲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
归途所思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公园。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些赏莲古诗的旋律。莲花的形象久久不能忘怀——它从淤泥中崛起,却不带一丝污秽;它在清水中洗涤,却不显妖媚。这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能像莲一样,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纯真和正直?或许,这正是古人通过赏莲古诗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人生在世,应如莲般洁身自好,不为外物所染。
今天的赏莲之旅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的美景,还通过古诗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感谢这些赏莲古诗,它们如明灯般指引着我,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感悟。未来,我愿常怀莲之心,以出淤泥而不染的态度面对人生挑战。
《游后湖赏莲花》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
这首诗创作于他在宫廷后湖游览赏莲之时,在相对闲适的宫廷生活场景中,借景抒情,通过对后湖莲花美景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在动荡局势下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慨。 作者介绍 李璟,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第二位皇帝。他好读书,多才艺,其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在文学史上,李璟为南唐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词作在一定程度上...
大暑池畔赏红莲出自哪首古诗
大暑池畔赏红莲出自哪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衍生注释:1.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著名佛寺。2. “林子方”:作者的友人。3. “毕竟”:到底。西湖处于六月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风光是和其他季节完全不一样的。4. ...
四季古诗各五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二、衍生注释:1.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上的日光忽然向西落下,池塘上的月亮渐渐升起。描绘了夏日傍晚时光的转换。2.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