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寒窗苦读十年书,学子灯下写春秋

寒窗苦读十年书,学子灯下写春秋

十一月十五日 阴

窗外的梧桐叶早已落尽,只余枯枝在暮色中轻轻摇曳。我独坐案前,一盏昏黄的台灯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斑驳的墙面上,竟与古人"寒窗苦读"的景象重叠起来。

偶得旧句

"青灯黄卷三千夜,铁砚磨穿始见功"——忽然想起初中时在《劝学集》里读到的这句诗。那时只觉得夸张,如今这盏陪了我五年的台灯,灯罩早已泛黄,倒真成了"学子灯下"最忠实的见证者。

备考记事

距离大考还有四十三天。今日重做去年真题,数学最后那道立体几何仍不得其解。草稿纸堆了半尺高,忽然想起父亲总说"读书如逆水行舟",此刻笔尖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确像桨橹破开冰面的脆响。

夜读小记

深夜翻看《古文观止》,欧阳修"三上"读书法令人莞尔。我辈虽无马上、枕上的闲适,但这"厕上"时间倒真利用起来了——上周在洗手间背的《滕王阁序》选段,今晨默写竟一字不差。想来古人"寒窗苦读"的"窗",未必非得是雕花木窗,现代学子在瓷砖墙前,照样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学子灯下"故事。

生活琐记

母亲悄悄在书柜放了盒西洋参含片,糖衣包裹的苦涩恰似备考滋味。弟弟用歪扭字迹留的"哥哥加油"纸条还贴在台灯底座,被暖光烘得微微卷边。这些细碎温暖,都成了"十年书"里最鲜活的注脚。

熄灯前望见窗外飘起今冬第一场雪,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爱在诗里写"春秋"——原来最动人的永远不是结局,而是这点滴积累的时光本身。合上日记本时,台灯在封面烫金的"写春秋"三字上投下浅浅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