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古诗:一竿青翠映窗来
晨起观竹记
清晨推窗,忽见院角新竹已抽枝三寸,青翠的竿身顶着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景象让我蓦然想起昨日读到的《题竹古诗》中"虚心劲节本天然"一句,不由得驻足凝望许久。
竹影里的古诗魂
记得《题竹古诗》里说:"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此刻阳光穿过竹叶,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那些墨色淋漓的诗句正在地上游走。我蹲下身,用手指描摹着光影的轮廓,突然理解为何古人总爱以竹明志——这青翠的身姿里,藏着太多生命的隐喻。
昨日雨疏风骤时,这些细竹被吹得东倒西歪,今晨却都重新挺直了腰杆。这让我想起苏轼《题竹古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句子,原来植物比人类更懂得何为韧性。
午后临帖有感
晌午在书房临摹郑板桥的墨竹图,宣纸上的墨痕渐渐晕染成修竹的模样。忽然记起《题竹古诗集注》里记载,古人画竹讲究"个"字写法,三片竹叶便是一个"个"字,五片则成"介"字。笔锋转折间,仿佛能听见千年前诗人与竹子的对话。
茶香中的顿悟
傍晚煮茶时,水汽氤氲中瞥见窗外的竹影。想起《题竹古诗》中"此君一日不可无"的句子,突然明白古人为何将竹列为"四君子"之首。这青翠的植物,原是天地写给人间的情书——它用节节攀升的身躯书写着成长,用中空的茎干诉说着谦逊,更用经冬不凋的绿叶诠释着永恒。
今日最动人的时刻,是发现竹笋破土处竟顶着半片去年的落叶。这新旧交替的画面,恰似《题竹古诗》里"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的意境,让人不禁感叹生命轮回的奇妙。
暮色渐浓时,竹影已爬上东墙。我合上日记本,忽然觉得这一日的所思所感,都化作了竹节里流动的汁液——清新、透亮,带着古诗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