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古诗·春归故园日记
壬寅年二月廿三 微雨初霁
清晨推窗时,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正穿过青瓦檐角,将远山洇染成王摩诘笔下的「青霭入看无」。倏然想起今晨诵读韦庄《菩萨蛮》中「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之句,竟与眼前景致浑然相契。遂决意携一卷唐诗,重游幼时嬉戏的南塘。
一、春溪如练
沿着斑驳的石板路行至塘畔,但见粼粼波光恰似杜少陵所言「江水碧于蓝」,岸边垂柳蘸水而画,恍若温飞卿「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的意境。几只白鹭倏然掠水,惊破水面倒映的云影,俨然白居易「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活画卷。古人之诗原非虚设,千百年前他们见到的春光,正透过时空与今日故乡重叠。
二、旧径寻芳
转过溪畔老槐树时,蓦然看见石缝间探出几簇淡紫野菊,恍如幼时祖母教诵王荆公「春风又绿江南岸」时,用枯枝在沙地上画的圈点。那时不解诗句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怅惘,而今伫立在这条走过无数次的田埂上,方知古诗里沉淀着世代游子对故乡的凝望。泥土气息混着细雨清香,竟与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产生奇妙的共鸣。
三、诗脉新芽
午后在茶棚避雨时,见邻家稚子以树枝为笔,在湿沙地上描画春塘小景。忽闻他仰头问祖父:「鸭子游水是不是像古诗说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呀?」老者抚掌而笑,眼角皱纹里漾开的欣慰,恰似苏东坡「万里归来颜愈少」的注脚。此刻惊觉家乡之美不仅存于山水,更在诗教传承间生生不息——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诗句,早已化作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让每个故乡儿女都成为行走的「家乡美古诗」。
暮色渐浓时,雨丝再度沾湿书卷。归途中山雀掠过头顶,洒下一串晶莹鸣啭。忽然懂得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意——看遍世间风景后,最动人的永远是镌刻着童年与诗意的故乡。今夜当效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将今日所见所感化作新时代的「家乡美古诗」,让千载诗心在故土的新篇中继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