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核舟记翻译及原文:一叶核舟载千古匠心

核舟记翻译及原文:一叶核舟载千古匠心

【古文观止】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白话译文】

明朝有位技艺奇巧的匠人王叔远,能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无不顺着木头原貌刻成形态,各具特色。他曾赠我一只核桃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景象。

小船从头至尾长约八分多,高约两颗黍粒。中间高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痕里。

【细节赏析】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文化价值】

这篇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通过不足五百字的篇幅,将一枚核桃雕刻的艺术品描绘得纤毫毕现。文中"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的刻画,不仅展现了明代微雕技艺的登峰造极,更折射出中国传统工匠"道器合一"的哲学思想。核舟虽小,却承载着文人雅士对赤壁夜游的永恒追慕,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大。

当我们在博物馆隔着玻璃柜观赏这类微雕作品时,或许很难体会创作者在桃核上运刀如笔的艰辛。但通过《核舟记》这篇课文,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感受那种"以毫厘摹写乾坤"的工匠精神,这正是中华传统工艺最动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