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中的平仄

晨起观雨记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清晨推窗,见细雨如丝,檐前滴答作响。天色灰蒙,远山隐于雾中,近处枝叶沾湿,绿意更浓。此情此景,令人心生宁静,遂提笔记之。

一、雨声入耳

闭目倾听,雨打芭蕉,其声清脆,如珠落玉盘。忽而风起,雨点斜飞,敲击瓦片,节奏忽急忽缓。古人云"留得枯荷听雨声",今我幸有芭蕉相伴,更觉雨声之妙。

二、远山含黛

推窗远眺,群山朦胧,如披轻纱。云雾缭绕处,似有仙人隐居。想起王维"空山新雨后"之句,此刻虽非新雨,然山色空蒙,别有一番韵味。近处杨柳依依,随风轻摆,雨滴从叶尖滑落,画出银线无数。

三、小径独行

撑伞出门,石板路湿滑,脚步需缓。路旁野花经雨,更显娇艳。偶有麻雀飞过,振落枝头积水,惊起水花一片。转角忽闻童声,见邻家小儿踩水嬉戏,笑声与雨声相和,顿觉生机盎然。

四、茶香伴读

归家煮水,取龙井少许。看茶叶在杯中舒展,香气随热气升腾。取《陶庵梦忆》闲读,听雨品茗,竟不知时光流逝。窗外雨势渐小,天色微明,而书中意境与眼前景致交融,令人沉醉。

午后雨歇,阳光破云而出。回顾晨间所见,方知雨中世界别有洞天。苏子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信然。此日记虽琐碎,然记此雨景,亦不负造物者之妙笔也。

)

古诗的平仄规律

有关古诗的“平仄”规律如下:1.平仄交替:在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替出现,以形成节奏感。一般来说,上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下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反之亦然。2.平仄对立:在两句之间,平声字和仄声字要相对立,即上句的平声字对应下句的仄声字,反之亦然。3.粘对规律:在两联之间,下一联的首句的第二个字要与上一联对应的字的平仄相同...

古诗中平仄的规则

古诗中的平仄规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韵律和节奏规则。平仄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平声指的是声音平缓、没有升降的,而仄声则是指声音有升降或者有停顿的。在古诗中,平仄的规则是用来构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从而使得诗歌更加优美、易于朗诵。平仄规则在古诗中主要是用于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古诗的平仄

古诗平仄规律有以下几种:1.七言绝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2.五言绝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3.七言律诗: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4.五言律诗: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古诗中的平仄合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平仄知识归 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 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 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平仄 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2 下面举诗为例:第(1)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式(刘长卿《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凄凄,●●○○●●△ 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 春风只到穆陵西。○○●●○○● 城孤尽日空花落,⊙●○○●●△ 三户无人白乌啼。⊙●○○...

古诗的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2 下面举诗为例:第(1)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式(刘长卿《寄友人》)○○●●●○△新年草色远凄凄,●●○○●●△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城孤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白乌啼。⊙●○○○●●君在...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的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是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纔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