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日记:烟雨江南的春日絮语
四月五日 微雨初霁
清晨推窗,湿润的风裹着桃花的甜香扑面而来。忽然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景致,不正是我眼前这般模样?
诗境照进现实
撑着油纸伞漫步青石巷,雨丝如烟似雾。远处的西塞山隐在朦胧中,恰如一幅水墨画。几只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翅尖掠过河面,留下圈圈涟漪。这景象与千年前诗人所见竟如此相似,仿佛时光从未改变这片土地的灵韵。
春汛渔趣
沿着桃花夹岸的溪流行走,落英缤纷处可见渔人披蓑垂钓。桥头老陈的鱼篓里,三四条肥美的鳜鱼正扑腾着,银鳞在晨光中闪着微光。“桃花水涨鱼最鲜”,他笑着递来一截柳枝,“穿条鱼回去炖汤吧,春雨里的鳜鱼配嫩豆腐,鲜掉眉毛哩!”
童年味觉记忆
忽然忆起外婆的鳜鱼羹——必取桃花汛期捕获的活鱼,佐以笋尖、莼菜,撒上几瓣自家晒的桃花干。汤色奶白,浮着点点粉红,喝一口便是整个春天的味道。如今外婆的手艺传给了母亲,而那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也随着鱼羹的香气,成为家族传承的味觉诗篇。
雨中即景
午后雨势渐密,江上泛起青烟。戴青箬笠的渔人仍在舟中稳坐,俨然从词中走出的画面。忽然明白古人“不须归”的眷恋——在这桃红水绿的天地间,谁舍得离开这造化馈赠的诗意栖居?白鹭掠过湿漉漉的天空,翅膀裁开雨丝,飞向墨色晕染的群山深处。
暮色四合时,炊烟与雨雾缠绵升起。厨房飘来鳜鱼的鲜香,混着桃枝燃烧的清香。忽然懂得:所谓乡愁,不过是春风里一尾鳜鱼的悸动,是白鹭飞过时心底泛起的温柔涟漪。千年诗词滋养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是那个被山水眷顾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