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邑的古诗春日邑中闲咏读后日记

《春日邑中闲咏》读后日记

2023年3月15日 晴

一、初遇古诗的悸动

清晨整理书架时,偶然翻到泛黄的《唐宋诗选》,扉页夹着父亲手抄的邑人古诗《春日邑中闲咏》。"竹径通幽处,茶烟绕瓦轻"两句倏然撞进眼帘,青翠的竹影与袅袅茶烟竟穿透纸背,将二十年前的故乡春日送至眼前。

1.1 文字里的故乡记忆

诗人笔下"儿童散学追黄蝶"的场景,与我童年在小邑西巷的往事重叠。记得放学时总爱蹲在爬满夕颜花的石墙边,看斑蝶在金银花丛中起落。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的青石板,如今想来都带着古诗里"日长篱落无人过"的慵懒诗意。

二、诗行间的生命哲思

反复吟诵"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之句,突然惊觉这看似平淡的记述里,藏着比陶渊明更朴素的智慧。诗人不写"采菊东篱下"的主动,只静静记录着花朵自有的生命节奏,这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尤显珍贵。

"蚕眠桑叶稀,麦浪接云齐"
"最是邑中四月天,半城新绿半城烟"

2.1 时空交织的顿悟

站在公寓阳台上远眺钢筋森林,忽然读懂"麦浪接云齐"的震撼。八百年前诗人仰望的,是与今人同一片苍穹下的生命奇迹。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想起上周在社区农场看到孩子们在麦苗间奔跑的画面,古今农事虽异,对土地的眷恋始终未改。

三、古诗照见当下

傍晚特地去城南茶室要了盏明前茶。看热气在玻璃杯口盘旋时,忽然明白"茶烟绕瓦轻"的"轻"字之妙——那不仅是炊烟的形态,更是诗人举重若轻的生活态度。我们总在追逐"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雅致,却忘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本就有诗意。

临睡前把这首诗抄在日记本末页。或许真正的乡愁不在远方,而在我们读懂"邑中"二字的那个瞬间,在寻常日子里重新发现美的能力。正如诗人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