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古诗词游记
三月廿日与诗同游
晨光熹微时,我携一本泛黄的《唐人绝句精选》漫步至城郊公园。此番出行特意未带手机,只让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句与眼前春色直接对话。书页在春风中轻轻翻动,恰停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一重意境:草木初醒
沿着青石板路前行,昨夜的露水还在草尖闪烁。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总说"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些刚刚钻出泥土的嫩芽,远望似有淡绿烟霞浮动,走近细看反而隐匿在枯草丛中。这恰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的微妙景致,需要静心才能捕捉天地初醒的刹那。
在紫藤花架下小憩时,读到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忽然有蜜蜂掠过耳畔,带着杏花的香气停在书页边缘,仿佛也要辨认这些描写它们祖先的诗句。此刻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身临其境"——原来古诗词不是被供奉的文物,而是永远新鲜的感知方式。
第二重意境:春水初生
湖畔柳枝新绿如烟,倒映在水中与云影交织。想起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原本以为只是写景,此刻却品出更深意味。水面涟漪将倒映的蓝天碎成万片银鳞,而游鱼偶尔跃起,又将这些碎片重新拼合。这何尝不是我们阅读古诗词的过程?那些文字经过岁月流转,在我们心湖激起新的波纹。
几个孩童奔跑着放纸鸢,恍如高鼎《村居》描绘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他们欢笑着追逐那个飘摇的蝴蝶风筝,而我在追逐诗中的意象。忽然风筝线断,那只纸蝶悠悠落向湖心,孩子们惊呼着沿岸追赶——这个意外插曲,竟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期待与失落莫名契合。
第三重意境:暮春之思
日影西斜时,花瓣开始悄然飘落。坐在樱花树下翻开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忽然有花瓣落于书页,恰盖在"落花"二字之上。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人怔忡——原来古人所见所思,与我们并无不同。
归途中晚霞满天,默诵着苏轼的"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今日最大的收获,不是拍了多少照片,而是真正用古人诗句作为透镜,重新发现了春天的纹理。那些以为老生常谈的诗句,在亲自踏春时全都活了过来。终于明白:最好的踏春方式,是带着诗心去看——山河依旧,诗心不老。
旬邑文艺王小龙踏春游记
《旬邑文艺王小龙踏春游记》我叫王小龙,咱这就来说说我在旬邑踏春的那些事儿。那天,太阳公公一早就爬得老高,那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就像老妈在冬天给我盖的厚被子一样舒服。我约了几个朋友,就奔着旬邑那片好地方去了。到了旬邑,那景色就像一幅展开的大画卷,一下子就把我给迷住了。满眼的绿色,嫩得能掐出水来。小草们像是一群调皮的...
踏春游记 众阅作文
踏春游记 众阅作文 篇1 踏春游记 众阅作文 春风如一支无形的画笔,悄然掠过沉睡的山野,涂抹出万紫千红的鲜活画卷。清晨的阳光倾泻而下,金辉洒满蜿蜒的小径,泥土的芬芳混着露珠的清凉,在空气中轻盈流淌。我随家人缓步而行,踏过湿润的草地,新芽破土而出,嫩绿如翡翠般铺展,野花零星点缀其间,似繁星跌落凡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