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泊船瓜洲中的家乡美——故乡行日记

《泊船瓜洲》中的家乡美——故乡行日记

五月二十日 晴

时隔三年,终于再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列车驶过长江大桥时,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王安石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窗外掠过的正是诗中所描绘的瓜洲古渡景象。暮春的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恍惚间仿佛与千年前的诗人看到了同一片江岸新绿。

水墨画般的故里

穿过新建的仿古牌坊,老城的青石板路依旧保持着记忆中的模样。护城河畔的垂柳比记忆中更加茂盛,柳枝轻抚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正如韦庄在《菩萨蛮》中写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巷口的槐树开满了洁白的花串,清香弥漫在午后阳光里,让人想起白居易「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最惊喜的是发现老宅墙头那株石榴树依然还在,灼灼红花恰似王维笔下「红萼青枝满故园」的生动写照。

舌尖上的诗韵

傍晚在姑妈家尝到了地道的芦蒿炒香干,清脆的芦蒿带着江滩特有的清香。姑妈笑着说:「这芦蒿就是长在瓜洲滩涂上的,你们小时候最爱摘了玩。」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乡愁与风味相连,就像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感慨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而舌尖的记忆却从不会欺骗游子。饭后吃着刚摘的枇杷,金黄果实甜中带酸,恰似张籍诗中「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的意境。

漫步至江边码头时,夕阳正将江水染成橙红。几位老人坐在石阶上闲聊,说的还是那口软糯的家乡话。忽然想起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变迁,而此刻的渔舟唱晚、邻里闲话,才是家乡最永恒的诗篇。或许正如李白《静夜思》所悟,最美的乡愁不在远方,而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每个瞬间。

夜深人静时,独坐在老宅院中仰望星空。终于懂得古人为何总将明月与思乡相连——这轮照耀过李白杜甫的明月,此刻也温柔笼罩着我的故乡。春风拂过庭前的桂花树,沙沙声响仿佛在吟唱着那首永恒的《泊船瓜洲》。明日就要离开,但我知道,故乡的春绿将会永远染在游子的心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