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平遥古城·寻诗记

《平遥古城·寻诗记》

壬寅年霜月廿三于晋中客舍

晨光微熹时踏上青石板路,霜花在砖雕雀替上凝成白痕。手中泛黄的《平遥县志》翻至"市楼金井"篇,清代诗人赵谦德的诗句蓦然叩击心扉:"水溢金井漫市楼,古陶城阙锁云烟"。此刻朝阳正斜照在通济桥畔,整座古城仿佛刚从诗句中苏醒,瓮城垛口吞吐着八百年晋商遗梦。

一、金井阑干寻旧迹

循着"金井"二字在南大街反复踱步,终于在西裕成票号旧址后发现青石砌就的古井栏。井口绳痕深逾三寸,辘轳架上竟刻有道光年间的捐修名录。守井老者用榆次方言吟诵民谣:"市楼高,金井深,镖车过了杀虎口,白银染得月色新"。忽然懂得古诗里"漫市楼"的深意——非是井水泛滥,而是往来商贾用银钱汇成的金融之河,曾在此处汹涌成华夏银行业的活水源头。

二、古陶明月照雕甍

黄昏时登上三里长的明代城墙,砖缝里嵌着的弹痕与诗钞交替诉说沧桑。东南角楼悬有光绪年间的木刻诗匾:"古陶城阙锁云霞,七十二巷藏万家",落款竟是日升昌掌柜雷履泰。抚过垛口斑驳的雉堞,见弦月从镇国寺万佛殿的鸱吻间升起,忽然惊觉"古陶"原是平遥旧称。那些被诗句凝定的时光,正随着暮鼓声在七十二行传统作坊里重新流淌,打更人梆子声里夹杂着推光漆器作坊的打磨声。

夜宿在文庙学宫旁的民居客栈,窗棂上糊着桑皮纸,映出魁星楼摇曳的灯笼。手机震动收到现代诗友的讯息:"在区块链时代寻找古陶遗韵,是否像用二维码拓印碑刻?"我以井水磨墨回信:当我们在古诗里重逢平遥,其实是在金融基因与文明血脉间寻找连接点。金井不曾枯竭,只是化作数据流里的新泉;市楼依然耸立,不过今夜亮起的是电子灯笼与星月同辉。枕着账局银锭的铿锵旧梦,在二维码与诗笺交织的时空里,听见古诗正在砖雕照壁上生长新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