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夜读古诗书怀

夜读古诗书怀

窗外疏星几点,灯下黄卷半开。今夜无眠,索性披衣而起,从书架上信手抽出一本《唐宋诗选》,就着案头一盏清茶,慢慢翻阅起来。纸页已微微泛黄,翻动间有淡淡的墨香与旧纸张特有的气息弥漫开来,这味道总能让我瞬间沉静。

与古人对坐

读古诗,常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位古人对坐。你看,陶渊明正扛着锄头从南山归来,衣角还沾着露水与菊香,他笑着说“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杜甫则眉头紧锁,在破旧的草堂里,听着秋风怒号,却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苏轼最是豁达,哪怕被贬到天涯海角,也能在舟中“倚杖听江声”,吟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坚守与旷达,就浓缩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穿越千年的风尘,径直撞入我的心中。

我尤其爱在深夜读诗。白日的喧嚣已然褪尽,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心跳与书页摩挲的微响。此时,诗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成了有温度的倾诉。读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之痛,仿佛就发生在昨日的黄昏;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空灵澄澈的山水之趣,似乎能洗净肺腑间的所有尘虑。灯光温柔地笼罩着我和手中的书,我仿佛被引入一个又一个遥远的时空,与诗人同悲共喜。

书海漫游之乐

有人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高贵之行,是与智者交流的最佳途径。我深以为然。我并非一个常常远行的人,但通过读书,我的灵魂却可以抵达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我可以随张继夜泊枫桥,听寒山寺的钟声敲碎客愁;可以陪王昌龄走进军营,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也可以和李白一同梦游天姥,领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奇幻景象。这方寸之间的书桌,因有了这些诗卷,便成了我驰骋古今、遨游天地的无限宇宙。

读得久了,偶尔也会萌生自己动笔写点什么的冲动。有时是模仿古人的格调,诌几句不成样子的诗;有时则是被某一句诗深深触动,写下大段的随笔心得。这些文字,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我与古代诗人们的一场隔空对话,是我阅读生命的痕迹。它们记录着我彼时彼刻的感悟与心情,笨拙却真实。

心灵的栖所

合上书页,已是凌晨。茶已凉透,但心中却暖意盎然,无比充实。在这个信息爆炸、光怪陆离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切割成无数的碎片,焦虑与浮躁如影随形。而能有一个夜晚,完全交付给一本好书、几首好诗,让心灵在古老的智慧与情感中得到浸润和安抚,实在是一件幸事。

这些写读书的古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心灵的栖所。它们告诉我,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只要还能静下心来读一首诗,品味一段文字,我们就还能守住内心的宁静与丰富。夜读古诗,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抗时间流逝的方式,一种与永恒之美相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