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即事
三月廿七 晴光潋滟
清晨推窗时,忽见墙角的桃树已绽出薄绯,才惊觉春深如许。遂携竹杖往城西山野而行,效古人「春行」之雅意。
一、曲径通幽处
山径被新草染成茸茸碧色,拾级而上时,露珠浸湿布履。野樱如雪片纷落,偶有鸟雀啄食浆果,惊起时振落碎瓣三两点。石阶缝隙里钻出蕨类蜷曲的嫩芽,让人想起《游园不值》里“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生机。
二、空山新雨後
虽未逢雨,但昨日春雨痕迹犹在。溪水涨及青石板,澄澈可见黑鲦鱼游弋水藻间。坐在苔痕斑驳的观瀑亭小憩时,忽觉王维“空山新雨后”未必专写秋山,春山的清明亦当如是——松针积存的雨珠坠入颈间,凉意恰似佛珠滚落。
三、山光悦鸟性
最妙是听山谷鸟鸣。斑鸠的“咕咕”声沉如木鱼,绣眼鸟清啼似银铃摇响。曾读常建诗“山光悦鸟性”,今日方知深意:阳光穿过嫩叶时,光斑在鸟羽上流转,它们梳羽的姿态都带着醉意。
午后抵半山腰,见农人荷锄归去,炊烟自茅屋升起如青纱。忽然了悟古人为何总将春行与禅思相连——当山风裹挟野芳掠过耳际时,尘世烦忧竟真随落花漂溪而去。暮色中下山,衣襟沾满草香,恍若携了整座春山归来。
此次春行最教人悸动的,原是那些未入诗词的细处:蚁群搬运桃瓣的执拗,蛛网悬露折射的虹彩,还有樵夫遗落的柴捆上萌发的木耳。春日的慈悲,正在于它从不吝啬向万物分赠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