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整理书柜时,那本泛黄的《古诗望大陆》诗集从架间滑落。拾起这本陪伴我二十年的旧书,封面上于右任先生苍劲的题字依然清晰,指尖抚过微微翘起的书页边缘,忽然想起这是父亲生前最珍爱的藏品。
一、文字里的血脉相连
翻开扉页,父亲用钢笔写的批注已经晕染开来:"此诗写于1962年,先生遥望故土不得归,字字泣血。"记得中学时第一次读《古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的句子让我在课堂上红了眼眶。那时不解乡愁为何物,只觉得平仄间藏着说不清的难过。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老照片中的时空对话
午后阳光斜照进书房,我从诗集里抖落出一张老照片。1948年南京码头,穿着长衫的祖父抱着襁褓中的父亲,身后是即将启程的轮船。这张照片与诗集中"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的章节形成奇妙互文,三代人的离散与守望在此刻重叠。
三、海峡两岸的月光
晚间视频通话时,台北的表叔看到我手中的诗集突然哽咽。他轻声背诵"山之上,国有殇",说小时候在眷村,大人们总在中秋节读这首诗。我们隔着屏幕比较两岸出版的《古诗望大陆》版本差异,发现大陆版多了几页编后记,记载着2003年于先生骨灰归葬陕西时的盛况。
合上书页时已近午夜,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这本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诗集,此刻重若千钧。终于明白父亲当年说的:有些文字不是用眼睛读的,是要用血脉来感受的。古诗望大陆,望的是永远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