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写少年古诗日记:春日学诗有感

写少年古诗日记:春日学诗有感

一、晨起寻诗境

清晨微光透过纱窗,恰是寅时三刻。我取出徽州墨锭轻轻研磨,看墨汁在端石砚中漾开涟漪,犹如思绪渐渐晕染。今日先生布置功课,须以“少年游春”为题试作五言律诗。我铺开宣纸,笔锋悬滞——写少年古诗绝非易事,既要合仄押韵,更需真情实境。忽闻窗外燕语啁啾,推窗见庭前桃李竞放,灵感倏忽而至。

初稿笔录

“晨光沐青衿,振袖登东丘
莺啼穿柳浪,蝶舞逐云舟
撷芳思远道,临水叹逝流
莫负春风意,诗成白玉楼”

二、推敲炼字苦

颔联中“穿”字原作“过”,默诵时总觉气韵不畅。取《声律启蒙》对照,发现“穿”字属先天韵,与后句“逐”字形成动态呼应。又思及王摩诘“穿花蛱蝶深深见”之妙,遂将“莺过柳浪”改为“莺啼穿柳浪”,顿觉画面盈耳有声。此等锤炼正如陆放翁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古今对话录

午后携诗稿请教先生,他指着“临水叹逝流”句含笑问道:“此叹可是强说愁?”我赧然解释:昨日见溪畔落花随波而去,想起《论语》川上之叹,虽年少亦知光阴珍贵。先生颔首,提笔将“叹”改为“惜”,顿时愁绪化作进取之意,更显少年本色。原来写少年古诗贵在真性情,既不必故作老成,亦不宜矫饰天真。

诗家点评

先生以朱砂笔批注:“‘逐云舟’三字得太白遗风,少年意气飞扬。然颈联用典稍显沉重,幸尾联‘白玉楼’意象扭转,暗合李昌谷典故却翻出新意,见得读书功底。”

四、暮省得真趣

掌灯时分重誊诗作,墨香混着晚风中的花香,竟生出奇妙的通感。忽然明白写少年古诗如同培育庭前兰草,需要古典规则的滋养,更要时代阳光的照耀。当我们用平水韵书写高铁疾驰,以比兴手法描绘航天壮举,传统诗词便获得新的生命。今日最大收获非成诗一首,而是领悟到:格律不应是束缚思想的囚笼,而是让情感表达更加精致的器皿。

掩卷沉思,少年写诗的本质是以古典语言捕捉当代青春。就像此时窗外升起的明月,与千年前李白所见原是同一轮,但映照在我们眼中的光芒,却闪烁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星光。诗心古今相通,唯少年赤诚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