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一碗莼羹鲈脍思故乡——秋日食事日记

一碗莼羹鲈脍思故乡

秋日食事日记

读到张翰的《思吴江歌》中"莼羹鲈脍"四字时,窗外的桂花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这带着水汽的江南意象,突然让北方小城的黄昏泛起涟漪。

一、莼丝入梦

幼时在姑苏外婆家,总见渔人担着木桶沿河叫卖。桶里莼菜蜷缩如碧玉纽扣,捞起时拖着银亮黏液,像把整个太湖的月光都缠在了根须上。外婆用井水湃过,与银鱼同煮,那滑嫩便带着某种古老的记忆,从舌尖直抵太阳穴。

如今超市冷藏柜里的莼菜,装在塑料盒中如标本。我仍固执地按古法用鸡汤煨,却再尝不到那种让舌根发颤的鲜——或许缺的不是莼菜,是那个踮脚看外婆切姜丝的清晨。

二、鲈鱼三叹

《晋书》说张翰见秋风起,便思念故乡的莼羹鲈脍。唐人赵嘏却道:"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同是鲈鱼,有人舍官爵而就,有人望故乡而愁。

昨日在菜场见活鲈鱼,青背白肚在氧泵里游弋。忽然想起这些鱼儿若是会说话,大约要笑我们:它们从长江游到黄河,从太湖游到玻璃缸,倒比人类洒脱得多。

三、食事即乡事

黄昏炖着莼菜鲈鱼汤,蒸汽在窗上画出模糊地图。汤沸时咕嘟作响,像在复述某个吴侬软语的传说。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食物与乡愁并置——味蕾是藏在肉身里的时光机,一口莼羹便能穿越千山万水。

舀起半勺颤巍巍的莼菜,忽然想起《齐民要术》里记载的"莼根紫者美"。原来我们咀嚼的从来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附着其上的晨露、橹声、以及某个再难抵达的午后。

汤凉了,月光爬上餐桌。冰箱贴下压着外婆手写的莼菜做法,钢笔字洇开了墨痕,像一片正在融化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