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五水共治征文400字日记:清流映我心

五水共治征文400字日记:清流映我心

一场关于水与希望的观察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为了完成“五水共治征文400字”的任务,我并没有选择闭门造车,而是决定走到城市的脉络深处,去亲眼看看那些曾经被忽视,如今正被全力拯救的河流。这个题目,不再是纸面上的一个作业,它变成了一扇窗,让我窥见了这座城市为恢复生态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故地重游的震撼

我首先来到了儿时常玩耍的东郊河道。记忆中的它,是浑浊不堪的,水面漂浮着不明的废弃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似无的腥臭,我们总是掩鼻快步走过。然而今日,眼前的景象让我几乎认不出来。河水在秋日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清澈得可以瞥见水底摇曳的水草。两岸新砌的生态护坡上,美人蕉和菖蒲生机勃勃,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在崭新的步行道上散步垂钓。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五水共治”中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大战役最直观、最动人的成果展示。它不再是标语口号,而是切实可感的清流与绿意。

一场生动的现场课

沿着河岸行走,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正在取水检测的环境工程师李工。他对我这个好奇的学生十分耐心,向我展示了便携设备上显示的水质数据。“你看,氨氮和总磷含量已经达到了三类水标准,有些河段甚至更好。”他指着不远处水面下的曝气装置说,“治水是个系统工程,上游关停污染企业是‘堵’,建设中水回用系统是‘循环’,建设下沉式绿地、渗透铺装来涵养水源是‘蓄’,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从源头减少污水产生则是根本。”李工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五水共治绝非简单的清理河道,它是一个环环相扣、水陆统筹、标本兼治的宏大智慧。它治理的不仅是自然之水,更是梳理着城市发展的思路,重塑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从观看到思考

告别李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河边的长椅上,我开始思考“共治”这两个字的分量。政府的投入、科技的赋能固然关键,但“共治”更意味着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回想起自己是否也曾无意中将油腻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否在刷牙时任由水龙头长流。那些微小的不经意的行为,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负担。而此刻,眼前的清流仿佛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过去,也提醒着我的未来。五水共治,需要每一位公民成为行动的派、监督的眼。我们可以从垃圾分类做起,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可以选择节水型器具,珍惜每一滴宝贵的水资源;可以积极参与环保宣传,让守护清流的理念深入人心。

心间的清流

夕阳为河面镀上一层金辉,白鹭翩跹掠过。我拿出笔记本,开始书写我的“五水共治征文400字”。但我知道,我要写的早已超越了四百字的限制,它是一篇日记,记录下这震撼与感动的一天;它更是一份承诺,始于笔下,践于行动。五水共治,共治的是水,通达的是未来。这条回家的路,仿佛也因心间流淌的清流,而变得格外明亮与开阔。我相信,当千千万万颗心都被这样的清流映照时,我们的家园必将永远水清岸绿、河晏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