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宵节的作文:灯火阑珊处的团圆记忆
一、元宵节的序曲
农历正月十五的清晨,空气中还残留着爆竹的硫磺味。推开窗户,街道两旁早已挂满红灯笼,像一串串熟透的柿子。妈妈在厨房揉着糯米粉,雪白的粉屑沾在她睫毛上,让我想起《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乳糖圆子"。
记得奶奶曾说:"元宵要搓得圆,日子才能过得满。"我学着把豆沙馅包进面皮,却总捏出歪歪扭扭的褶子。爸爸笑着示范,他粗粝的掌心竟能揉出珍珠般光润的汤圆。
二、街市灯如昼
傍晚的庙会人潮涌动,糖画艺人用金黄的麦芽糖勾勒出生肖,竹骨绢制的宫灯在风中旋转,投下斑斓的光影。妹妹举着兔子灯跑过青石板路,灯笼里跳动的烛火,恰似辛弃疾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星雨。
最难忘的灯谜
- "一口吃掉牛尾巴"——谜底是"告"字
-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卖藕粉的老伯说,旧时猜中灯谜能得彩头,如今虽只剩精神奖励,但那份绞尽脑汁的乐趣丝毫未减。
三、月圆人长久
归家时月亮已爬上柳梢,全家围坐分食浮在糖水里的汤圆。爷爷讲起他年轻时舞龙灯的往事,龙珠过处,鞭炮齐鸣。电视机里传来元宵晚会的歌声,玻璃窗上凝结的水汽,模糊了窗外绚烂的烟花。
汤圆在瓷碗里轻轻相碰,像在诉说团圆的秘密。这个延续两千年的节日,用温暖的灯火对抗春寒,用甜蜜的滋味化解离愁。
收拾碗筷时,发现妹妹在日历上画了颗爱心圈住正月十五。或许这就是元宵节的真谛——不必华丽的辞藻,只要记得灯火阑珊处,永远有等待你归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