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作文400字——山居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窗,山风裹着竹香入室,忽然想起老师布置的《竹子的作文400字》。我提起笔,却又放下——纸上的文字怎能尽述竹的魂灵?索性合上本子,踏着露水走向后山竹林。
竹之形
新竹已褪去茸毛,青碧竿身攀着银白霜纹。每节竹段都像用墨线量过,从根到梢由粗渐细,却无半分柔弱之态。最妙是竹枝走势,主枝斜刺苍穹,侧枝却温顺垂落,恰似书法家的悬针竖与垂露竖交错共生。竹叶婆娑时宛若千只翠鸟振翅,静止时又似凝固的绿色瀑布。想起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刻方解其意。
竹之声
正午倚竹小憩,耳边响起自然协奏曲。竹叶摩挲是沙锤轻摇,风穿竹隙变成陶埙低鸣,偶尔有竹节爆裂声如琵琶裂帛。某段枯竹倒地的闷响惊起山雀,扑棱声里忽然掺入牧童的竹笛——原来坡下放牛娃折了竹枝正在试音。这些声音被山风编织成曲,比任何人工乐章都更灵动。
竹之魂
日头西斜时发现奇景:三株青竹被巨石压弯,竟从石缝边缘钻出,以刁钻角度重新向天生长。竹根裸露处可见密密麻麻的节瘤,那是与山石抗争的勋章。抚摸竹竿上深刻的纹路,忽然明白父亲常说"竹有千节尚虚心"的含义——所有的磨难都化作成长的年轮,而内在始终空明澄澈。
暮色染透竹林时,我终于在青石板上摊开作文纸。墨汁沿着竹纤维纸张的纹路渗开,仿佛竹子自己正在书写故事。当四百字悄然盈页,我忽然轻笑:这哪是我在写竹?分明是竹透过我的笔,在人间留下它的尺素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