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名人文章摘抄600字:秋夜独思日记

名人文章摘抄600字:秋夜独思日记

十月二十日夜

今日重读鲁迅先生《秋夜》摘抄六百字,竟有不同往昔的感触。那两株枣树,原是极平常的物事,经先生笔下一点,便成了倔强精神的化身。夜深人静时,灯下摊开泛黄书页,但见“奇怪而高的天空”压将下来,而枣树却“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这般文字,竟教我怔了半晌。

一、枣树与天空的对峙

先生写道:“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这何尝不是人间常态?世人皆道春花秋月好,却不知那枣树宁可枝干刺天,也不愿俯就。我忽想起昨日在办公室,见同事为三五铜钱折腰,媚笑堆了满脸,岂不正是那“夜游的恶鸟”一般,明明生着翅子,偏要学着走兽的模样?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二、小青虫的启示

最动心处倒是那些扑火的小青虫。明知道要焚身,偏要向灯罩撞去,这般痴傻,倒比世上许多聪明人更可敬些。今人个个精似鬼,遇事便躲,见难就绕,何尝有半分飞蛾扑火的勇毅?我书案前恰有一只灯蛾,绕着台灯盘旋不去,想必也是慕光而来的罢。

夜更深了,窗外竟真个飘起雨来。雨点打在芭蕉叶上,淅淅沥沥,恰似那“夜半的笑声”。忽然懂得先生为何要写“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原来这敬奠,不独为小青虫,更为一切敢于抗争的魂灵。

三、尾记

摘抄虽止于六百字,思绪却飘出千里远。当今世上,多的是“奇怪而高的天空”,少的是“铁似的直刺”的枣树。但既然先生曾在秋夜看见希望,你我何妨也学那小青虫,即便只有半粒小麦大,也要苍翠得可爱,苍翠得可怜。雨声渐密,该搁笔了,且对着窗外秋夜,默默敬奠那些不肯屈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