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严冬独坐感怀——读带严的古诗有感

严冬独坐感怀——读《带严的古诗》有感

十二月廿三日记

晨起推窗,见檐角垂冰如剑,始知《带严的古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句非虚言。案头残烛未灭,映着昨夜批注的泛黄诗卷,那些铁画银钩的字迹仿佛要破纸而出,与我共话这岁暮严寒。

一、诗中的严霜世界

重读"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忽觉窗棂震颤。北风裹挟碎雪扑在脸上,竟与诗中边塞的肃杀气息浑然一体。想起少时不解"严"字之妙,今在暖气失效的出租屋里呵手跺脚,方知古人用字如凿,每个笔画都浸着真实的寒意。

"严城未启晓苍苍,斜月旌旗惨不扬"——此刻城中早高峰的喇叭声与诗句奇异重叠。地铁口呵出的白气如古战场烽烟,西装革履的现代武士们,谁不是在自己的严冬里且战且行?

二、砚冰墨坚的启示

午后试临帖,发现墨汁已凝冰渣。想起《带严的古诗》笺注里说,古人冬日作书需"呵冻研墨",忽然笑出声来。空调时代的我们,连这种庄严的创作仪式感都消磨殆尽。遂取铜盆融雪水,看墨块在温水里舒展如黑绸,竟品出几分"严雪压竹折,幽泉凝墨香"的意境。

三、夜读的温度

入夜后风力更劲,老式钢窗咔咔作响。裹着毛毯读"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忽觉精神一振。电子钟的蓝光映着诗行,那些关于气节与风骨的句子,比电热毯更暖人筋骨。此刻忽然明白,真正的"严"从来不在天气,而在人心能否守住那点不妥协的棱角。

临睡前记下:严冬是岁月的试金石,如诗中所言"严霜知劲草",当以文字为薪,煨暖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