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山居日记:读夜宿山寺有感于"猿猴窥我"之趣

山居日记:读《夜宿山寺》有感于"猿猴窥我"之趣

壬寅年三月初七 晴

今日重读李白《夜宿山寺》,当目光落在"猿猴窥我"四字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恍惚间竟觉得有毛茸茸的影子从树梢掠过。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青城山的一段奇遇,此刻便提笔记下这人与自然的微妙际会。

一、诗中的灵性眼眸

李白笔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孤绝,与"猿猴窥我"的野趣形成奇妙反差。这让我突然理解:诗人笔锋陡转处,恰是天地生灵最生动的对话。那偷窥的猿猴,或许正用澄澈的眼睛丈量着人间与仙界的距离。

二、山间的真实邂逅

去年深秋独游后山,曾在观瀑亭小憩。忽闻树丛窸窣,转头见三只猕猴蹲在石栏上——它们前爪捧着野果,歪头打量我的模样,与诗中"窥"字何其神似!最幼的小猴甚至学着我的姿势盘腿而坐,惹得我忍俊不禁。这场景与《夜宿山寺》跨越千年遥相呼应。

注:青城山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观察时需保持五米以上距离。彼时我谨记守则,仅用长焦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瞬间。

三、窥与被窥的哲思

猿猴的"窥视"何尝不是自然的审视?当我们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林间的生灵也在用它们的方式解读人类。想起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叹,或许正因为我们都站在各自的认识体系里互相窥探。今日特将拍摄的猴群照片与诗稿并置案头,竟构成一组绝妙的互文。

四、都市里的自然诗心

黄昏整理书柜,发现夹在《唐诗鉴赏》里的几片枫叶,那是去年猴群出现时飘落的。突然领悟:所谓"带猴的古诗",不只是文字记载,更是需要我们以当代视角延续的生命对话。遂决定下周再访青城,带着李白的诗句去寻访那些明亮的眼睛。

夜已深,窗外月光如水。不知今夜山中的猿猴,可会如诗中所说,正透过层层树影,窥见城市灯火中这个读诗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