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客广陵的秋日随想
清晨推窗,凉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忽然想起李白那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千年以前,那位白衣诗客是否也曾站在这样的秋光里,望着运河上的帆影写下广陵的篇章?我不禁取出纸笔,决意以今日之眼,追寻古诗客广陵的遗韵。
一、运河畔的时空交错
沿着东关古渡漫步,石板上还留着昨夜秋雨的湿痕。游船推开碧波,惊起三两水鸟,恰似《广陵散》中跳动的音符。岸边垂柳已染半黄,与白墙黑瓦的宅院构成一幅天然水墨。我想,古诗客广陵时,看到的应当也是这般景致——运河作为帝国的血脉,载着盐船、诗卷与仕途梦想日夜奔流。当年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或许就在某棵老柳树下痛饮过浊酒;而欧阳修平山堂前的杨柳,至今仍轻抚着过往行人的肩头。
二、禅智寺的钟声与茶烟
午后寻至城北禅智寺,此处正是唐代张祜笔下“人生只合扬州死”的灵感来源。寺内竹林掩映着唐代残碑,茶寮里老僧正在分茶。捧着青瓷茶碗,看窗外银杏叶如金蝶纷飞,忽然懂得为何历代诗客总爱在此栖居。这方天地仿佛有种魔力,能让时光流速变缓,让尘世烦恼化作檐角风铃的余响。茶烟袅袅中,我竟在笔记本上落下几句歪诗:“古寺茶烟湿桂魄,隋堤柳色老秋光。诗客当年横笛处,空余石径卧斜阳。”
三、月色下的二十四桥
黄昏时分的二十四桥,最适合体味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意境。虽然今人考证此桥非彼桥,但明月依旧如千年前那般,将银辉洒向玉带般的河道。游船划过水面,搅碎满河星月,恍若打翻了盛唐的琉璃盏。桥头有老者拉着二胡,咿咿呀呀唱着扬州清曲,唱词里尽是韦庄“满街杨柳绿丝烟”的景致。我坐在石栏上记录所见,忽然明白古诗客广陵的魅力不在考证古迹真伪,而在于那种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我们依然会为同样的月色叹息,因同样的秋凉而生愁。
四、灯火里的现代广陵
入夜后的文昌阁商圈霓虹璀璨,奶茶店与老茶社比邻而居。年轻人在咖啡厅里敲着笔记本电脑,窗外就是千年运河。这种古今交错让我想起,当年的扬州也是国际化大都市,波斯胡商与江南文士同坐酒肆。或许今日的写字楼里,正藏着新时代的“古诗客”?他们在代码间隙写下的诗句,会不会成为千年后的《全唐诗》?我在甜品店玻璃窗上呵气,用手指画了个月亮,忽然笑自己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意,何必强求复刻古意?
归途时买了一把手工铜尺,刻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广陵秋日,终究如古诗客们描绘的那般,在繁华与寂寥之间,在历史与当下之间,洒下一地碎银似的月光。但愿今夜梦中,能听见千年诗客们的联句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