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山行偶得:一首含有猴古诗的春日游记

山行偶得:一首含有猴古诗的春日游记

晨起寻幽

清晨薄雾未散时,我携竹杖入南山。忽闻林间窸窣响,却见三五猕猴跃过青苔石,不由想起李白《秋浦歌》中"猿声催白发"之句。古人咏猴古诗,总带三分野趣七分禅意,此刻方知诚不我欺。

偶成

藤萝深处隐山猴,
嚼蕊饮泉自在游。
忽忆少陵观弈句,
「猱玃须髯古」字如钩。

石亭小憩

半山腰有废弃石亭,断碑上竟刻着苏轼《黠鼠赋》残句:"猿猴攀援而不坠"。苔痕斑驳间,仿佛看见古人观猴悟道的场景。翻检背包里的《全唐诗》,恰见王维《戏赠张五弟諲》咏猴古诗:"猕猴悬弱枝,蹀躞映深池",与眼前景象叠合成趣。

山猴三态

  • 食态:老猴端坐岩角剥松子,颇有"沐猴而冠"的滑稽
  • 戏态:幼崽追咬尾巴转圈,应了"猿猴取月"的典故
  • 眠态:母猴怀搂幼子假寐,倒似"猿啼三声泪沾裳"的注脚

归途得句

下山时暮色初合,忽见崖边孤猴对月长啸。这场景令我想起去年在敦煌见到的唐代绢画《猕猴献果图》,千年时空在此刻交错。归家后翻阅《宋诗别裁》,发现范成大"树暗猴初挂,崖倾鹤未还"之句,竟与今日所见浑然天成。

补记:夜间重读《淮南子》,"猕猴击柝"四字忽现眼前。古人观猴,见天地众生;今人观猴,或只见动物园里的表演。那些散落在典籍里的咏猴古诗,原是通往自然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