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行古诗日记
春日偶得
今日晨起,推窗见院中桃花已绽,粉瓣沾露,颇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态。忽忆昨日读杜工部《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句,虽时令不同,然春意相通。遂研墨铺纸,欲以绝句行古诗之法记此晨光。
炼字之苦
绝句之妙,首在炼字。欲写“风拂桃枝”之景,“拂”字虽柔,却失生气。思及王摩诘“墟里上孤烟”之“上”字,何其精绝!改“摇”字,嫌其俗;易“抚”字,病其弱。忽有雀鸟掠枝,花颤如笑,顿悟“逗”字之妙——风逗桃枝,春色俏皮尽出矣。乃知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非虚言。
平仄之趣
午后续作,困于平仄。欲效李太白“青山横北郭”之朗畅,却犯孤平。调整词序间,恍入声韵迷宫。“日暖”仄仄,“风和”平平,然“风和日暖”俗矣。试作“暖日融和气”,平仄虽协,失之雕琢。终得“日融春气暖”五字,合律而自然,如见韦苏州“微雨夜来过”之淡雅。乃置笔长叹:律诗对仗如园丁修枝,剪去冗杂,反增生机。
意境之求
暮色染窗时,全诗初成。然总觉止于物象,未臻意境。忆严沧浪“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论,观拙作恰如画工描春,欠诗人怀春。重读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其怅然岂在花耶?遂添“去年人立晚风中”结句,以今昔对照暗藏情思。虽不及古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深婉,然得绝句言尽意不尽之旨。
夜阑小记
烛下重读杜诗,方知“一行白鹭上青天”之“上”字,非惟写动态,更见天地开阔之气。今日四易其稿,始悟绝句行古诗如雕玉:字为刀,律为型,意乃魂也。古人作诗竟日不得一字,今人速成之章,岂能同语?当常怀敬畏,于平仄间见宇宙,在微物中观大道。诗道虽小,可通天地,诚不我欺。
秋思集古诗日记合集
写秋天的古诗《秋思》 写秋天的古诗《秋思》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 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 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注释: ⑴家:一作“归”。...
以日记的形式改写三年级古诗改写绝句
以日记的形式改写三年级古诗改写绝句 《改写绝句的日记》3月1日 晴 今天老师让我们改写古诗《绝句》,哎呀,这可有点难呢。《绝句》原文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像一幅画一样,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改。我想啊,就从那两只黄鹂鸟开始写吧。我看到两只黄鹂鸟...
《银杏》古诗三年级
”老师点头:“把你们的感受写成日记里的两三句,下一次分享给全班听。”同学们热烈讨论,气氛活跃,感受到了自然与学习的紧密结合。原文:(银杏叶黄落 冷露染枝头 孩子捡金光 夜色伴秋头)一、衍生注释:(本诗以五言绝句形式,精选四句,2、4句同韵,营造简洁而优雅的秋日场景。第一句描写银杏叶黄落的景象,...
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初中)
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初中)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初中)原文:(明月清辉洒桂畔 万家灯火盼月光 风送桂香成诗声 举杯邀月共此光 )一、衍生注释:此诗为七言绝句,四句各七字。画面聚焦中秋夜的月与景、家人与情。桂畔二字点出桂树意象,桂花香在风里流动,渲染节日气氛。最后一句以“举杯邀月共此光”定格情感...
7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四首
老师(走过来微笑):正是如此。学习不是等待天明,而是用心点亮自己前行的路。现在,请把这首诗改写成你们自己的学习日记,记录一个你在课堂上懂得对“光”有新理解的瞬间。原文:七言绝句 窗前对坐忆往昔 友言相问再出发 心问前路在何处 风声伴我向前发 一、衍生注释:窗前对坐忆往昔:与朋友一起坐在窗前,...
潮汕中秋日记
潮汕中秋日记300字日记 篇1 九月八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节自然有它的习俗:有吃月饼,抹焚香,赏月等习俗。早晨,我起床后便对家人说:中秋节快乐!既然是中秋节,那自然少不了吃月饼,早餐便是“五味和月饼”。月饼的馅可真多啊:有豆沙馅的;还有红豆馅的;有榨菜肉丝馅的;也有纯肉馅的;有笋干...
小学语文知识点系统梳理与考点解析
若将语文学习比作“建房子”,拼音汉字是“地基”,词语句子是“砖瓦”,古诗文积累是“建材储备”,阅读是“搭建框架”,习作是“最终成型”。系统梳理知识点、明确考点方向,才能避免“碎片化学习”,让孩子真正“学会”而非“记会”。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与常见考法,将知识点拆解为五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