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花鸭古诗伴我晨读记

花鸭古诗伴我晨读记

清晨六时,白露未晞,我照例捧着那本泛黄的诗集坐在窗前。封面上"花鸭古诗选"五个烫金小字在晨光中泛着柔光,这是祖父生前最珍爱的典籍,如今已成为我每日精神漫游的起点。

诗境初探

翻开第一百零三页,墨香混着旧纸张特有的沉香扑面而来。今日读的是《春渚花鸭图题诗》,其中"曲项浮青波,朱冠映霞红"一句令我怔忡良久。忽见窗台下池塘真有家鸭游过,粼粼波光中竟与诗中所绘浑然一体。急忙取笔记录此刻心境:"辰时初刻,见鸭影划开水面,如诗行撕裂时空,四百年前的笔墨忽然有了温度。"

意象解构

细究花鸭古诗的创作背景,方知明代文人多以禽鸟喻君子之德。诗中"白羽不染尘"实指士大夫洁身自好,"清唳破晨昏"暗喻直言进谏。这种象征手法在《花鸭古诗全集》中屡见不鲜,如"苇间独步"喻独善其身,"寒潭顾影"指自我审思。祖父用朱笔在页边批注:"物我两忘,方得真趣",如今才懂其中深意。

生活映照

午间散步至城南湿地,恰遇群鸭觅食。忽忆起《秋塘戏鸭图》中"争食翻苔藓,相呼乱夕阳"之句,不禁莞尔。诗中所写与眼前景象叠合,方知古人观察之精微。取手机拍摄时,意外捕捉到幼鸭学泅的憨态,连带岸边芦苇的倒影,恰似活生生的诗笺注脚。

创作尝试

傍晚试着以现代诗续写古意:"铸铁栏杆划开城市的天际/而你曲项拨开的是唐宋的雾霭/水泥堤岸禁锢不住/从诗行溢出的春水"。将习作与花鸭古诗并排贴在日记本里,两种时空的对话竟产生奇妙的和谐。祖父曾说"诗心不死",大抵便是这般感受。

暮色渐浓时重读《花鸭古诗笺注》,发现先贤早已道破天机:"观物之道,贵在得其神而忘其形"。今日以肉眼观鸭是形,以诗心观德是神,而能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诗意的流淌,或许才是这本诗集给我的最大馈赠。合上书页时,最后一线夕阳正落在"花鸭古诗"四字上,恍若百年前的月光穿越时空,温柔地照进这个平凡的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