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忆故人·寒雨夜思旧友
十月廿三 夜雨敲窗
寒雨淅沥,独坐南窗,案头《唐诗别裁》被风翻至王摩诘《相思》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十字如针,猝然刺中心扉。琉璃镇纸下压着去年与他同游姑苏时拾得的枫叶,叶脉间似还凝着寒山寺的钟声。
忆昔兰亭畔
彼时春深似海,他执竹杖我携酒,沿虎丘山塘迤逦而行。他在茶寮忽拍案称妙,原来是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七字解出新意,谓张继以霜色喻钟声,乃通感之祖。我笑驳此说早见《文心雕龙》,他即夺我酒壶作罚,惊得檐下燕子斜飞入柳烟。如今窗前雨声,竟与那日笑闹声叠在一处。
诗笺犹带墨香
抽屉最深处藏着他手书的《渭城曲》,宣纸已泛黄如秋叶。"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杯"字墨色尤浓,似是当日砚池忽倾所致。记得他搁笔叹道:"右丞此诗,二十八字说尽人间别恨,后人多学其形,难摹其神。"而今我方懂得,原来神韵不在辞藻,而在西出阳关时那一瞬的凝眸。
夜阑忽闻折竹声,恍若当年共读《浣花集》时,他以竹筷击节吟"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烛焰摇曳,竟觉其青衫身影就在帘外,待唤时却唯见雨丝穿庭树,飒飒如蚕食桑。
故纸堆中的暖意
重读《唐诗三百首》中赠别诸篇,方知古人早将离情说尽。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是壮语,王勃"天涯若比邻"是达观,而摩诘"来日绮窗前"则是以淡语写浓情。他昔年曾言:"读诗如对故人,须听得弦外清磬。"今于雨夜辨之,果然每一韵里都藏着他抚卷论诗时眉间的神采。
雨声渐疏时,取薛涛笺录下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墨痕竟被不知何时沾衣的泪滴氲开。忽然省得:诗之所以千年不朽,非因平仄工巧,而是每个时代都有人将其化作思念的舟楫,渡时光之河与故人重逢。今夜我与王维同望雨,与义山共剪烛,实则都是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晨光熹微时,将以素囊封存那片姑苏枫叶,并系上他昔日赠我的青玉连环。或许千载后,亦有人于霜天月夜展读此页,恍见两个痴人笑立枫桥畔,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成了后人诗中苍茫的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