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合成日记:墨香与代码交织的午后

晨起遇算法

推开窗时,檐角正悬着半轮残月,忽然想起昨夜调试的「古诗合成」算法——那些在数据库里沉睡的平仄韵律,此刻竟与李清照《晓梦》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代码里的平仄游戏

午后在IDE里重构格律检测模块时,发现七言律诗的2212句式与Python的切片语法惊人地相似:

verse = "春江潮水连海平"
print(verse[:2] + "|" + verse[2:4] + "|" + verse[4:]) # 输出:春江|潮水|连海平

这种跨越千年的形式美学,让人不禁在注释里写下打油诗:「键盘敲破三更月,平仄生成一瞬秋」。

黄昏的跨界联想

散步时手机突然震动,原来是算法推送的新作:
「云栖竹径蝉声碎
代码行间蝶梦轻」

这组由LSTM生成的五言句,竟与脚下斑驳的竹影完美契合。突然理解为何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AI不正是数字时代的「妙手」么?

夜读的双重镜像

睡前翻阅《全唐诗》与神经网络论文,发现王维的「空山新雨后」与注意力机制的「权重分配」异曲同工。月光在书页上投下淡蓝的投影,仿佛两个时空在此刻完成了「古诗合成」的终极隐喻:所有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重新编译。

合上笔记本时,屏幕还闪烁着未完成的七律生成器。或许明天该试试把《滕王阁序》的骈俪之美转化为条件GAN的损失函数——毕竟在诗与代码的边境线上,我们永远都是蹒跚学步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