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堂字的古诗

堂前燕语,堂上客思

——记春日小院闲居

2023年3月15日 晴

清晨推窗时,檐下传来熟悉的啁啾声。两只堂前燕正在旧巢边衔泥修补,翅膀掠过新发的柳枝,在朝阳里划出青灰色的弧线。这场景让我忽然想起刘禹锡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怔怔望着它们忙碌的身影,竟在窗边站了许久。

一、堂上茶烟袅

午后阳光斜照进书房,我将父亲珍藏的紫砂壶取出,学着记忆中他的手法冲泡岩茶。水汽蒸腾间,恍惚看见二十年前的光景——堂上客们围着红木茶几高谈阔论,父亲用这把壶给客人续茶时,壶嘴总会微微上扬,像含着笑意的嘴角。如今茶席仍在,却再难凑齐当年那些纵论诗画的身影。

「堂上书生空白头,
临风三嗅馨香泣。」
——杜甫《秋雨叹》

二、苔痕上阶绿

踱步至西厢房,发现石阶缝隙里冒出成片的青苔。这间曾用作私塾的老屋,木格窗棂上还留着幼时用小刀刻的歪斜字迹。指尖抚过窗框的裂纹,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孩童背诵《论语》的声音,脆生生的"学而时习之"穿过斑驳的砖墙,与记忆里自己的读书声重叠在一起。

暮色渐浓时,燕子归巢的剪影落在白墙上。我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翻检旧相册,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有祖父在堂前教孙辈写毛笔字的场景,有母亲在堂上插花的侧影。晚风穿过回廊,带着海棠花的香气,把相册纸页轻轻掀起又落下。

三、灯火夜堂深

入夜后点起堂前的红灯笼,暖光映着门楣上"诗礼传家"的匾额。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高堂明镜"与"岁月白头"并提——这方承载家族记忆的,本就是时间的具象。就像此刻灯下提笔记录时,墨迹在宣纸上晕开的模样,与三十年前父亲教我写字时毫无二致。

(夜半搁笔,闻得燕巢中幼鸟呢喃,如闻远年回声。)

带有堂字的古诗词

带有堂字的古诗词 原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衍生注释:“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

带堂字的诗句

——唐·僧鸾《苦热行》 100.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唐·杜甫《诣徐卿觅果栽》 101.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宋·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102.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清·黄宗羲《山居杂咏》内容来源于: 带堂字的诗句_报告 带堂字的诗句_汇集 带堂字的诗句...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 1.长云暗雪山,高树夕阳堂。 2.桃李春风堂,花开似锦堂。 3.翠竹凌霄堂,清泉潺潺堂。 4.月明星稀堂,清风拂面堂。 5.松柏青葱堂,山水如画堂。内容来源于:堂字结尾的古诗词_报告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_汇集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_表格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_pack365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_文件 ...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

堂字结尾的古诗词 判断一切魍魉鬼,主管五百罗汉堂。--释如净《源山主求赞顶相》五日不陞堂,隔日不入堂。--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柏山小小丛林》难将得丧动天常,但耳安然似玉堂。--释智朋《东坡赞》抽铅点汞旧台荒,何处搜寻旧草堂。--周弼《送人游西山·抽铅点汞旧台荒》诸生令讲艺,童子...

60堂美的古诗课读后感600字

60堂美的古诗课读后感600字 在坐过这60届我国古代诗歌课后,我不得不说,这绝非惊人。 我们所研究的诗歌,实在太美了,充满了意义。 我对这些诗作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把握,我对写这些诗作的诗人们的才华和技巧非常钦佩。 这对我来说真是开眼了 从这一课程中最重要的外出者之一,是它如何...

难忘那一课450字优秀作文合集

难忘的一节课作文 450 字篇 1 在六年有小学生活中,那闪动在我记忆海洋中的浪花有多少啊! 其中有一朵最令我难忘。 那是在五年级的一件事,那一天,我们跟随着五一班的优秀老师 来到了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室里,五一玫的老师教我们第 26 课 《威尼斯的小艇》。这堂课老师给我们讲的绘声绘色,我们的的也津...

古诗《堂上行》中“勒马于中原”的“勒”字,正确的读音和意思是( )

古诗《堂上行》中“勒马于中原”的“勒”字,正确的读音和意思是( )古诗《堂上行》中“勒马于中原”的“勒”字,正确的读音和意思是( )A. lè,约束 B. lēi,用绳子捆住 C. lē,收住缰绳 D. lè,雕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堂上行》中“勒”字的读音和含义。原句“勒马于中原”意...

求:包含“升”字的古诗词句?

本题要求识别包含"升"字的古诗词句,需从给定诗作中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具体解析如下:1.陆游《朝雨》:"避湿升我堂":明确包含"升"字,意为登上厅堂 典型动词用法,描述为避雨而登堂的动作场景 2.王安石《酬冲卿见别》:"升黜会应从此异":"升"指官职晋升 体现古代官员任免的特定用语 3.刘禹锡《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