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 微雨
晨起推窗,忽见院中老梨树已堆起层层雪浪,方惊觉欧阳修笔下"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竟这般具象地漫上心头。琼瑶女士在《烟雨濛濛》里化用这句词时,想必也见过如此景象——三进院落里,细雨将青砖洗得发亮,新生的杨柳嫩枝裹着薄雾,像被谁随手抛掷的碧玉簪。
一、檐角铃动
转过影壁时,风铃正敲着《一帘幽梦》的调子。记得琼瑶在《几度夕阳红》中写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此刻垂丝海棠的花瓣沾着水珠簌簌跌落,竟比小说里描写的更添三分凄清。石阶缝隙里钻出的蕨类植物,让我想起《青青河边草》中那个总爱蹲在墙角找四叶草的姑娘。
二、茶烟染墨
午后在书房重读《心有千千结》,紫砂壶嘴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忽然明白琼瑶为何偏爱"深几许"的意象——这层层叠叠的院落,恰似人心里的九曲回廊。前日邻居送来新摘的枇杷,装在青瓷盘里,倒应了《月朦胧鸟朦胧》里"水晶帘动微风起"的景致。
三、暮色听花
黄昏时雨停了,西府海棠的香气浮在潮湿的空气里。翻检旧物发现中学时抄录的《碧云天》词话:"杨柳堆烟处,尽是离人泪"。忽然听见墙外孩童笑闹着跑过,他们衣角掀起的风,把落在水洼中的花瓣推成小小的漩涡。这寻常巷陌里的诗意,或许才是琼瑶文字最动人的注脚。
夜已深了,合上日记本时,发现扉页夹着的干花在台灯下投出蛛网般的影子。原来"深深深几许"的何止庭院,还有时光里那些被打湿的、发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