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夜听蟋蟀古诗词有感日记

秋夜听蟋蟀古诗词有感日记

壬寅年八月廿三 寒露初临

今夜秋风乍起,独坐书斋忽闻窗外蟋蟀声声,其鸣啾啾,如丝如缕,不觉勾起满腹诗情。想起《诗经·七月》中“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这般小虫竟在华夏文明中吟唱了三千余年。

一、古籍中的蟋声幽韵

展卷重读《古诗十九首》,见“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之语,恍惚见汉代寒士倚窗听虫之景。再观姜白石《齐天乐》词序,记载他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遂相约赋词。古人以虫鸣为雅事,而今人终日碌碌,几曾驻足听这天地清音?

最妙是杜甫《促织》诗云:“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诗圣竟从虫声听出民生疾苦,这般胸怀岂是寻常人可及?蟋蟀在古人笔下,时而为愁媒,时而作幽伴,千般情愫皆寄于微物。

二、庭阶今夜的活色生香

推窗寻觅声源,但见月华如水,泻满庭阶。几簇秋菊影下,隐约见蟋蟀振翅。忽然记起《开元天宝遗事》载宫中妃嫔“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如今虽无金笼之奢,然天地为笼,反得自然真趣。

陆游诗云:“布谷布谷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古时妇人闻蟋蟀声而知秋至,急备寒衣。今人已不需促织提醒时节变换,但这小小虫儿依然恪守天时,不为人事变迁而改其节律。

三、虫声浸染的文化乡愁

蟋蟀之声何以牵动千古情思?想来这秋虫早已不是简单虫豸,而是浸透文化汁液的意象。《聊斋志异》有《促织》篇,一只蟋蟀竟关系一家性命,读来令人扼腕。而白居易“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之句,又绘出完全不同的水乡秋色。

夜渐深沉,虫声愈亮。忽然领悟《礼记》所谓“蟋蟀在堂,岁聿其莫”的深意——古人听蟋蟀由野入户,便知光阴流逝之疾。今我闻此声,恍若听见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秋夜里的叹息与吟咏,这声声虫鸣竟成了穿越时空的文化弦索。

结语:天地清音最养心

当欲掩窗就寝时,意外发现窗台竟停着一只翠色蟋蟀,振翅发声,毫不畏人。想起邵雍《秋怀》诗:“蟋蟀吟中庭,漏下夜方半。”此刻明月西斜,秋霜初降,而这小小歌者依然不知疲倦地吟唱着古老的节令之歌。

人生百代,蟋声如旧。或许我们该学学古人,偶尔停下匆忙脚步,听听这天地间的清音,让穿越千年的蟋蟀吟唱洗涤尘俗之心。夜已深,虫声渐稀,而文化血脉却在啾啾虫鸣中生生不息。

描写秋夜蟋蟀的诗句合集

描写蟋蟀的古诗 一:鸣蟋蟀 春风荡漾淡水流,春雨洒出许多秋。 四面青山图画清,碧树青穗藏蟋蟀。 黄莺唱曲声绕耳,穿花一窝咿歌响。 蟋蟀沙沙鸣未止,似成一曲木兰语。 二:活力 春天绿叶点缀天,蟋蟀活泼装花园。 绿苔到脚肤轻滑,芳草风中步履频。 花里啊碧绿开翻,桃花映处传活力。 蟋蟀下沙地上穿,猴子乱跳起乐舞。 三:联欢 蟋蟀聚欢唱友谊,夏夜情深...

秋夜蟋蟀声鸣叫的画面〈40字〉

秋夜蟋蟀声鸣叫的画面〈40字〉 1.华灯初上,夜幕混沌,一切静谧无声。伴随着夜色的悄然降临,墙角处响起了悠长的蟋蟀声。 2.清冷的月光颤颤地洒下来。只把冷松衬得更暗沉了,仿佛黑压压的远山。一阵又一阵的凄凉的蟋蟀声似乎在倾诉着秋夜的清冷寂寞。 3.空中有一两点星子隐隐约约呈现在天幕里,给暗夜增添了几点...

我爱家乡的秋夜第三段写了青蛙蛐蛐蟋蟀体现了家乡秋天夜晚的_百度文 ...

我爱家乡的秋夜第三段写了青蛙蛐蛐蟋蟀体现了家乡秋天夜晚的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

秋夜蟋蟀叫的诗句合集

秋夜蟋蟀叫的诗句合集 蟋蟀的古诗 蟋蟀的古诗 夜书所见 [作者] 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 岳飞 [朝代]宋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