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上古诗中的春日闲思

晨起读《诗经·七月》有感

清晨推窗,恰逢昨夜细雨初歇,空气中浮动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案头摊开的《诗经》正翻至《七月》篇,"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八字倏然跃入眼帘,恍惚间竟与窗外啁啾鸟鸣重叠。古上古诗中的时令流转,原来早已将千年后的此刻写入韵脚。

一、古韵里的物候密码

《豳风·七月》如展开的竹简长卷,在"蚕月条桑"的记载里,我忽然读懂阳台那株桑树新抽的嫩芽。古人以"四月秀葽"记录苦菜结籽,而今小区草坪正绽放着相似的白色小花。这种跨越时空的物候呼应,让古上古诗不再是泛黄的典籍,而成为生活暗处的经纬线。

注:午后特查《尔雅》方知,"葽"即今之远志,其根可入药。古人观物之细,令现代人汗颜。

二、陶渊明的现代回响

傍晚散步时,见物业正在修剪绿篱。轰隆的电动剪枝机声中,莫名想起《归园田居》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句子。古上古诗中的劳作带着竹笠蓑衣的剪影,而今人却在橡胶手套与安全帽的武装下,延续着同样的土地情结。手机拍下工人弯腰的瞬间,滤镜调成水墨效果,竟与宋人《耕织图》有七分神似。

夜读札记

台灯下重读《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比兴手法,恰与今日生物课讲的动物迁徙本能暗合。突然惊觉古上古诗最动人处,正在于将永恒的人性凝练成意象。随手在日记本上涂抹:"地铁站口卖玉兰的老妪/是否知道/她篮中的春天/与唐朝卖花人同价"。

三、诗意的栖居可能

临睡前整理书架,发现大学时夹在《楚辞》里的银杏书签。褪色的叶片上,当年抄写的"嫋嫋兮秋风"诗句已模糊,但那种试图用古上古诗锚定青春的冲动依然鲜活。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诗教,就像阳台多肉盆栽旁,我正用手机记录着:"玻璃器皿折射的月光/是二十一世纪的床前霜"。

夜深了,合上《王维诗集》时,书页间飘落一片压干的桂花。突然明白古上古诗从未远去,它们只是化作无数个这样的瞬间,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轻轻叩响现代人的心门。

春日闲思散文

春日闲思散文 春日闲思散文 寒冷的冬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过去了,在这个充满盎然生机的春日里,我的思绪不禁变得飞扬了起来,我曾幻想自己是一个思维很广阔的作家,从来都不想自己是一个单纯幻想现实有多美好的人,更不想让自己做一个只会饱读诗书的人,而更多的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一天也有自己的勇武之地,可是也不想自己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