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偶得
清晨推窗,忽见檐角挂着半轮残月,竟与李白《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浑气象暗合。这让我想起昨日在旧书摊觅得的《唐宋诗醇》,其中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字古诗,此刻竟在钢筋森林中浮现出别样意境。
市井寻诗
穿过早市时,卖豆腐老汉的吆喝声里带着秦腔的顿挫。忽然记起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雄健笔力,那些被课本标注过的雄字古诗,此刻在豆浆蒸腾的热气里变得鲜活。菜贩将莴笋堆成青玉塔,倒像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立体注解。
午后书斋
整理祖父的《十八家诗钞》,泛黄书页间夹着干枯的枫叶标本。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奇词句旁,有铅笔写的"63年秋抄于黄州"。突然明白所谓雄字古诗,不仅是气象的宏大,更是穿越时空的生命震颤。窗外梧桐新叶拍打窗棂,竟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奏共鸣。
暮色顿悟
黄昏在河堤漫步时,看见几个孩童用树枝在沙滩写"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的雄阔诗境,此刻化作歪扭的童稚笔迹。想起钱钟书说的"诗可以兴",这些雄字古诗就像种子,在千年后的水泥缝隙里依然能开出新鲜的花。归途买得白兰花一枝,暗香浮动中,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忽然有了具体的温度。
今日方知,雄字古诗不在遥远的盛唐,而在买菜途中的一次驻足,在旧书页的批注里,更在寻常日子突然被照亮的瞬间。那些横竖撇捺间奔涌的江河气象,原是为了教会平凡如我者,如何在这个地铁与外卖的时代,保持仰望星空的姿势。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
作者: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诗风雄奇奔放。应用片段:重阳之日,身处异乡,“遥怜故园菊”,牵挂战乱中的家乡。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内容: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受降城:唐代边防要塞。芦管:乐器,声音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