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间燕语记流年
——暮春日记事
晨光熹微时,忽闻梁间啁啾声断续。推窗见双燕衔泥掠过檐角,倏忽钻入厅堂正梁的旧巢中,恍然惊觉已是暮春时节。
一、梁痕如史
幼时最爱攀着竹梯细数梁上刻痕。某处深凹是光绪二十九年添丁的印记,某道浅痕记录着丙子年谷仓的丰歉。最醒目的是西侧梁身上的两道红漆线——那是民国三十七年洪水的最高水位标记。这些深深浅浅的痕迹,竟比书册里的编年史更令人心悸。
二、梁音如诉
午后骤雨忽至,雨打青瓦声渐密。雨水顺着梁木纹理蜿蜒而下,在青砖地面洇出深色印记。此时横梁会发出极轻微的"咯吱"声,像老者舒展筋骨时的叹息。祖母在世时常说,梁木有灵,承着全家人的悲喜。娶亲时的喧哗、送葬时的哀哭、除夕夜的爆竹声,都渗进木纹深处。
某夜读唐诗至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忽闻梁间燕雏轻啼。推窗见月华如水,正泻在百年梁木上,那瞬间突然懂得杜工部"梁燕故故频"里的怅惘——原来诗人望见的不仅是梁上燕,更是时光洪流里所有聚散无常的倒影。
三、梁影如画
日落时分最妙。斜阳穿过花格窗,将梁木的投影拉成长长的山水画。椽檩交错处似峻岭逶迤,榫头凸起处如孤峰耸峙。偶尔有燕影掠过这片光影构成的江山,恰似画中添了飞白笔趣。
暮色渐浓时,燕语渐歇。梁木在昏黄灯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新补的泥巢还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忽然记起《营造法式》里记载:"凡梁之制,皆随所宜而施"。人生在世,亦当如梁木般顺势而为,既要承得住风雨重压,也要容得下燕雀啁啾。
合上日记本时,梁间传来幼燕梦呓般的轻啼。想来明日巢中又将多几枚温热的卵,就像这老宅梁木下,永远孕育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