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翠色盈窗——记春日偶得古诗之趣

三月廿八 晴

晨起推窗,忽见院中老槐新抽的嫩芽已染透窗棂,杜工部"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句子便从记忆深处浮上来。这"翠"字用得何其精妙!青中透黄的柳色,在诗人笔下化作翡翠般的意象,让千百年后的我,竟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里,与盛唐的春光蓦然相逢。

翠色里的诗心

午后特地去公园寻柳。新叶初展时,确如古人所言"草色遥看近却无"。忽想起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翠"已不仅是颜色,更化作可触可感的湿润雾气。坐在长椅上翻开随身带的《唐诗三百首》,发现带"翠"的诗句竟有二十七处之多:李白笔下"翠影红霞映朝日",杜甫诗中"翠华想象空山里",李商隐的"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虽未直言翠字,却处处透着翡翠般的冷艳光泽。

翡翠屏风深

归途经过古董市场,有位老先生正在品鉴翡翠摆件。日光透过玉石的刹那,忽然懂了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为何要用翡翠作比——那种沁入肌理的绿,确似刻骨铭心的思念。晚饭后试着将今日所见写成小诗:"槐荫分绿上窗纱,偶拾唐音日已斜。欲问城中春几许,卖花声里数新芽。"虽不及古人万分之一,但"翠"字教会我:所谓诗意,不过是教寻常草木都生出光辉。

临睡前又翻到韦庄"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绿窗"与今晨所见何其相似!突然意识到古诗里的"翠"从来不是静止的颜色,而是流动的生命体验。就像此刻台灯下,那盆文竹投在墙上的影子,正在为我重演着千年前诗人们捕捉过的光影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