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冬日杂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冬日杂记

晨起遇事

清晨被窗外的争执声惊醒。推开窗,寒风裹挟着楼下邻居的争吵钻入耳中——原来是因一辆电动车误占了私家车位。占位者振振有词:"不过是临时停一刻钟,何必斤斤计较?"而被占车位的先生满面通红,几乎要抡起拳头。我忽然想起《论语·卫灵公》中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占位者自家车位被占,可愿承受这般焦灼?

书院追思

午后访城南书院,见学童们正背诵《论语》。垂髫小儿摇头晃脑吟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模样,令我想起儿时祖父握着我手习字的情形。那时不解其意,只知墨汁晕染的宣纸上,这八个字要反复书写。祖父说:"这是做人最根本的道理,好比冬日不愿被泼冷水,便莫要向他人泼洒。"如今院中腊梅幽香如故,而当年执手教字的老人已化作墙上的黑白照片。

茶肆偶得

在书院旁茶肆小憩时,目睹有趣一幕:伙计上茶时失手打湿客人的书卷,连忙掏出手帕擦拭。客人本要发作,见伙计冻裂的双手和诚恳态度,反倒温声安慰。事后我问客人为何转变态度,他笑道:"上周我在餐馆打翻汤碗,也不愿被人厉声责备不是?"茶烟袅袅中,我们聊起孔子所言"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原来推己及人并非高深哲理,就藏在日常的将心比心里。

暮省其身

华灯初上时整理旧物,发现中学日记本。某页记录着因同学借书不还的愤懑,却在隔周日记里惭愧地写道:"今日竟忘记归还从图书馆借阅的《诗经》"。少年时的双重标准如今读来令人汗颜。现代人常抱怨社会冷漠,却鲜少反省自己可曾善待他人。就像地铁里抱怨他人推挤的乘客,往往自己也正推搡着旁人;网络中指责键盘侠的呼声,有时也夹杂着人身攻击。这大概就是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时,孔子以"其恕乎"作答的深意。

夜灯札记

临睡前读到《道德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白日所思形成奇妙呼应。老子与孔子虽主张不同,在推己及人这点上却殊途同归。熄灯后凝视窗外雪花纷飞,想起晨间那场争执若双方能互换立场,或许只需一句"抱歉"与"没关系"便能化解。冰花在玻璃上结晶成羽毛形状,恰似道德古训在岁月中生长出的新意——两千年前的智慧依然能照亮现代人的生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将其化作实实在在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