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
一个夏日的正午随想
窗外的蝉鸣一阵紧过一阵,阳光白花花地倾泻下来,将水泥地面烤得滚烫。空调房内的我,正对着电脑屏幕为一些微不足道的数字报表而蹙眉。起身续水的片刻,那炽烈的光芒猛地刺入眼中,一瞬间,竟有些恍惚。那句自幼便刻在骨子里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毫无征兆地撞入脑海,如此清晰,又如此沉重。
我的“锄禾”是什么?我的“日当午”又在何处?我凝视着杯中清澈的水,思绪却飘向了远方,飘向了那些我从未真正接触过的土地。
诗中的画面与重量
“锄禾日当午”,寥寥五字,勾勒出一幅极致艰辛的劳作图景。它选择的不是一个微风徐徐的清晨,也不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而是一天中阳光最毒辣、气温最酷烈的“正午”。为何要在此时锄草?或许是因为此时的阳光能最快晒死被锄掉的杂草,除虫的效果最好,这其中蕴藏着代代相传的、与自然博弈的生存智慧。这智慧的背后,是别无选择的艰辛。
我想象那画面:无遮无拦的田畴上,农人弯着腰,手中的锄头一起一落,古铜色的脊背淌着油汗,在烈日的直射下闪烁着微光。汗珠不断从额角、下巴渗出,来不及擦拭,便直直地坠落,“滴”入其赖以生存的禾下之土。这个“滴”字,是何其形象,又何其惊心。它不仅是汗水的物理滴落,更是生命力与辛劳的无声注入。每一粒未来的粮食,都曾被这样的汗水所浸泡。
这份劳作,离我太远了。我的世界里有键盘的敲击声,有会议室的冷气,有咖啡的香气,唯独没有泥土的触感和烈日灼烧皮肤的痛感。我们习惯于通过屏幕点餐,食物便会奇迹般地送达门口,包装精美,温度适宜。我们与孕育食物的土地,与播种、管理、收割的那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名为“现代生活”的滤镜。
“谁知盘中餐”的现代之问
诗的下一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背诵,以为“知”就是“知道”这个道理。如今才愈发觉得,这个“知”,更应是“感知”、“体知”。我们或许“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但我们是否真正“感知”到那份嵌入每一粒米中的辛劳与汗水?
我的浪费行为似乎总是有理由的:外卖点多了吃不完,放久了不新鲜,菜色不合胃口……在一次次看似合理的丢弃中,那“日当午”的炙烤、“汗滴下土”的艰辛,便被轻易地遗忘了。我们碗中的白米,之于那位正午锄禾的农人,或许是他整个季节的期盼与操劳的结晶。我们轻飘飘的浪费,浪费的不仅仅是一点食物,更是他人沉甸甸的劳动与生命能量。
这首诗,穿越千年的时空,在这个午后击中了我。它不再是一首简单的悯农诗,更是一面镜子,照出现代生活某种程度的虚浮与 disconnected;它也是一声警钟,敲响在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瞬间。
在心田里“锄禾”
既然我无法真正回到田埂之上体验那份艰辛,那么这首诗于我的意义何在?我想,它是在提醒我,在自己的心田里“锄禾”。
我的“禾苗”是什么?是我的工作,是我所追求的知识,是我与家人的关系,是我内心的平静与成长。这些“禾苗”的培育,同样需要一种“日当午”的专注与付出。逃避困难的时刻,敷衍了事的瞬间,贪图安逸的选择,就是心田里滋生的“杂草”。它们同样需要被识别,被锄去。这个过程可能不适,甚至痛苦,如同烈日灼身,但唯有经历这番正午的炙烤,精神的稼穑才能茁壮,心灵的粮仓方能丰盈。
同时,它更是在教我一种生活的态度——感恩与敬畏。对每一餐饭食,对背后所有付出过劳动的人,对阳光、水土、风霜雨露的自然馈赠,抱以最真诚的敬意。这种敬意,体现在光盘行动里,体现在不挑剔、不奢靡的日常中,体现在对万物的一份珍惜之情里。
蝉鸣依旧,阳光依旧。我坐回桌前,心境却与片刻前截然不同。屏幕上的数字依然繁琐,但我似乎能更平和地去对待它们。那句古老的诗,像一粒种子,在这个现代生活的正午,于我心深处找到了土壤,悄然生根。它提醒我,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生活如何便捷,有些源自土地与劳作的真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并付诸于行。
锄禾日当午全诗及赏析
锄禾日当午译文:中午太阳正在头顶上,这么炎热的天气,农夫仍然拿着锄头在田里工作。流出的汗,滴滴落在稻田的泥土里。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白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辛辛苦苦工作所得来的!锄禾日当午赏析 这首诗的内涵意义,也是超出了“悯农”题意的。如果说,前一首诗的主旨可以归结为对历史、社会提出强烈的叩问:1.剥削者无厌的贪欲是怎样养成...
锄禾日当午全诗译文
锄禾日当午全诗译文 “锄禾日当午”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全文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如下: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诗》_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锄禾锄到炎热的中午,汗珠滴进禾下的土地。谁知 道碗中的米饭,粒粒都来自辛勤和劳苦。 [出典] 李绅《悯农诗》 注: 1、《悯农诗》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
悯农古诗锄禾日当午意思
“锄禾日当午”的意思是农民锄地在太阳当头正中午。出自唐代诗人《悯农》,全诗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为: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
锄禾日当午的古诗意思
锄禾日当午 1. 寓意和背景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有很多古诗词都以自然景物作为表达,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其中,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锄禾日当午》经常被人们提及。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的冯廷祥。《锄禾日当午》这句诗的寓意是比喻勤劳和奋斗可以获得丰收和成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励志的寄托。...
锄禾日当午的古诗意思
锄禾日当午全诗的意思是: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
锄禾日当午全诗解释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农民艰辛劳作、辛勤耕耘的精神和信念。下面是全诗的解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首先,诗歌开头就描绘了一个场景,“锄禾日当午”,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在烈日下耕作的艰辛。接着,“汗滴禾下土”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农民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
锄禾日当午的顺口溜
锄禾日当午的顺口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很经典的顺口溜,描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艰辛和辛勤。下面我们就来用中文详细解析一下这首顺口溜的含义和背景。锄禾日当午 锄禾指的是耕田的工作,是农民们在春天里进行的重要活动。日当午则表示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说明农民们非常...
解释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解释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锄禾日当午”的意思是农民锄地在太阳当头正中午。 出自唐代诗人《悯农》,全诗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