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庾信古诗拟咏怀中"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的日记随想

庾信古诗《拟咏怀》中"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的日记随想

一、晨读偶得

清晨翻《庾子山集注》,"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十字蓦然撞入眼帘。北周书案上摇曳的烛光,仿佛穿透一千五百年时空,在今日窗棂投下斑驳光影。庾信羁留北地时写下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中这组对仗,竟让我怔忡良久——那截枯木该是精卫衔过的枝桠?那座青山可是望夫石化的峰峦?

1.1 典故新解

《山海经》里精卫填海的执着,在庾信笔下化作"枯木期填海"的苍凉。不同于原典中少女化鸟的悲壮,这里只剩一段失去生机的朽木,却仍固执地等待潮汐。这让我想起书房角落里那盆枯死的文竹,母亲总说"再浇浇水或许能活",如今看来,人与草木的执念竟如此相通。

二、午后漫行

撑伞走过护城河时,暴雨初歇的浑浊河水正拍打着明代石堤。庾信笔下"青山望断河"的意象突然具象化——对岸新建的玻璃幕墙大厦倒映水中,宛如一座被电流切断的青山。耳机里播放着《广陵散》现代改编版,嵇康临刑前的绝响与电子音效交织,竟与古诗中断裂的时空感莫名契合。

2.1 现代镜像

在共享单车筐里发现半本湿漉漉的《读者》,某页铅笔批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同时代的诗行在此刻形成奇妙互文。庾信望断的或许不仅是黄河,更是南朝故国的烟雨楼台;而当代人凝望的,可能是被高速公路截断的童年麦田。

三、夜灯杂感

台灯将银杏叶书签的影子拉得很长,电脑屏保正循环播放空间站拍摄的地球影像。忽然觉得庾信那两句诗像极了现代人的生存隐喻:我们都是那截试图填平欲望之海的枯木,又都是那座眺望精神家园的青山。朋友圈刚更新的旅行照里,朋友站在壶口瀑布前比耶,身后黄河水汽中若隐若现的,不正是"青山望断河"的数码版本?

合上诗集时,窗外传来洒水车演奏的《兰亭序》。这个充满后现代拼贴感的夜晚,庾信的诗句像一粒千年莲子,在电子设备的蓝光里,悄然生出新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