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山洞古诗探幽日记

山洞古诗探幽日记

戊戌年仲夏初七 晴

今日得闲,与三五好友同游城西三十里外的无名山。此山虽不甚高,却因多有天然岩洞而闻名乡里。我们沿着樵夫踩出的小径蜿蜒而上,但见古木参天,藤萝垂挂,蝉声聒耳,暑气顿消。

初遇石刻

行至半山腰,忽见一洞窟隐于茂密灌木之后。拔开枝叶,洞口仅容一人侧身而入。内里却别有洞天,约莫两丈见方,穹顶倒悬钟乳,地面石笋林立。最令人称奇的是,东侧石壁竟有密密麻麻的刻字,细细辨来,乃是数首山洞古诗,墨迹虽已斑驳,笔力却遒劲非常。

举灯近观,但见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云深不知处,洞幽别有天。石乳凝千古,诗痕印万年。"落款已漫漶不清,仅余"嘉靖壬子"数字可辨。同行李君颇通书法,抚壁惊叹:"此乃典型的明代台阁体,笔法严谨,必是文人雅士所为。"

诗壁辨踪

我们继续探查,又发现十余处题咏。最早者可溯至元代,最近者则为民国初年。这些山洞古诗内容多咏山水之趣,抒隐逸之怀,亦有感时伤世之作。最妙者当属西壁一组唱和诗,前后六人次韵相和,时间跨越百二十年,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文雅集。

"苔侵石碣字犹真,几度沧桑几度春。莫道幽岩人迹罕,诗心千古系云根。"

——清·道光丙戌某居士题

归途沉思

日落时分,我们踏着余晖下山。回想洞中所见,不禁感慨万千。这些山洞古诗如同时间的胶囊,封存着历代文人的情感与思考。他们或许仕途失意,或许避世隐居,或许只是偶然游历,却都不约选择在这天然石壁上留下心声。

现代人习惯于数码存储,动辄云盘备份,却何曾想过:千年之后,我们的朋友圈、博客文章能否如这些石刻般历久弥新?电光石火的数字信号,怎敌得过斧凿刀刻的执着?那些古人一笔一划在坚硬岩石上镌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对抗时间洪流的决心。

忽然想起《诗经》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些无名诗人留下的山洞古诗,不正是中华文脉在民间生生不息的证明吗?他们或许从未想过名垂青史,只是随心而咏,随性而刻,反倒成就了另一番永恒。

暮色渐浓,山风送凉。回望那隐于苍翠之间的洞窟,暗自发愿:他日必当再访,带上拓片工具,将这些珍贵的山洞古诗好好保存,莫使岁月尘封了这些跨越时空的吟唱。

丽江玉龙雪山探幽的古诗翻译

丽江玉龙雪山探幽的古诗翻译 丽江玉龙雪山探幽的古诗翻译 原文: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何当赤脚踏冰雪,更有红颜生羽翰。石洞僧来昼骑虎,瑶台仙去夜乘鸾。山灵于我岂无意,一路天花落锦鞍。翻译:丽江玉龙峰有九千尺那么高,阳光暗淡云雾笼罩,寒气逼人。为什么要光着脚走在这冰天雪地里,少年人应该长有翅膀心怀高原。这个石头...

...期末基础复习题(拼音、四字词语、古诗、课文探幽)

五年级上册课文探幽 1、《白鹭 》是一篇(文体 ), 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三幅图画, 分别是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落花生 》一文是国著名作家的作品。作者采用的手法 ,按照顺序,依次 写了花生、的精神。其中,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 3、《桂花雨 》一文 ,作者以“”为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