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读古诗过秦论有感: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读《古诗过秦论》有感: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十月二十三日 阴雨微凉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极了历史的低语。今日重读《古诗过秦论》,忽觉纸上文字皆活了过来,化作滔滔渭水,将我卷入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贾谊的笔墨如刀,字字凿在时空的岩壁上,让我这个千年后的读者仍感到阵阵战栗。

一、暴政之鉴如明镜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这般评语何等犀利!当读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时,我不禁掩卷长叹。那些被投入咸阳烈焰的竹简,何尝不是文明的血肉?秦始皇筑长城、修驰道,功业何其雄伟,却忘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真理。这让我想起今日某些企业追逐利润而漠视人性,某些政权迷信武力而轻视民生,与秦之覆灭何其相似!历史的教训从未过时,它像一面永恒明镜,照见所有权力傲慢者的终局。

二、民心如水亦如火

最震撼处当属“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论述。陈胜这个“瓮牖绳枢之子”,竟能撼动看似固若金汤的帝国,何也?贾生道破天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今日观之,任何脱离人民的权力都是沙上城堡。当我看到文中描写百姓“载舟覆舟”的段落时,忽然想到疫情期间的众生百态——那些被真诚关怀的民众会成为社会最坚实的屏障,而被漠视的群体可能成为撕裂的根源。古今民心,竟如此相通。

三、文明的长夜思考

深夜里合上书页,雨声未歇。我想到秦朝并非没有贤士,李斯《谏逐客书》何等睿智,可惜最终陷入权欲迷途。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也在某些时刻成了“当代李斯”?为了短期利益而妥协原则,为了现实功利而放弃理想?《古诗过秦论》最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批判暴政,更在于唤醒每个读者内心的自省。

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我彻夜难眠。历史的车轮从不重复,但人性的弱点总是相似。贾谊写此文时不过二十余岁,却已有如此洞见,可见真正的智慧超越年龄与时代。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书写自己的“过秦论”,审视生活中的权力与欲望,警惕那些细微的傲慢与偏见。

雨停了,曙光微露。合上日记时忽然明白:读史不是怀旧,而是为了更清醒地走向未来。那些被竹简记录的血泪教训,应当成为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永恒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