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洛桥古诗寻踪日记

洛桥古诗寻踪日记

霜降时节的朝圣之旅

十月末的洛阳已染上深秋的寒意,我裹紧风衣踏上这座千年石桥。拂晓的薄雾如轻纱笼罩着洛水,桥栏上斑驳的石狮在晨曦中若隐若现,恰似白居易笔下“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的意境。我翻开皮质笔记本,冰凉的指尖抚过纸页,试图用文字捕捉此刻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镌刻在华夏文脉中的洛桥古诗,正随着潺潺流水声在耳边苏醒。

诗碑前的时空交错

桥东侧的诗碑林被朝阳镀上金边,我驻足于李益《上洛桥》的刻石前:“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明明时值深秋,却仿佛看见唐代的春风拂过柳梢。几位白发老者正在碑前低声吟诵,抑扬顿挫的声调与洛水波涛形成奇妙的二重奏。其中一位注意到我手中的笔记,笑着用洛阳话道:“闺女也来寻诗魂?这桥啊,每块石头都藏着半部唐诗哩!”他颤巍巍指向桥面某处:“看那道车辙,说不定是白居易骑马踏过的。”

我在日记本郑重记录:“己亥年霜降第三日,遇守碑人指认诗迹。忽然懂得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怅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墨迹在宣纸笺上洇开,像极了桥下荡漾的水纹。

水纹里的千年倒影

正午时分坐在临河茶肆,木质窗框将洛桥框成活的画卷。店主端来牡丹花茶时,指着水面某处笑道:“客人看那漩涡,传说李白醉后在此捞月,至今还留着酒坛沉底的凹痕呢。”虽知是附会之说,却见粼粼波光中真似有诗仙衣袂飘举。翻检手机里的古诗汇编,发现关于洛桥的诗词竟有二百三十七首,从初唐卢照邻的“洛桥瞻太室”到宋人邵雍的“洛桥晚望”,这座长仅三百米的石桥竟承载着千年文脉。

茶香氤氲中忽然顿悟:洛桥古诗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时空坐标。就像此刻掠过桥面的喜鹊,或许正唱着李益当年听过的同一支歌谣。我在日记补上速写:一座石桥,半城烟水,无数诗魂。笔尖停顿处,秋叶正落在“桥”字末尾,替今人盖上古雅的印章。

暮色中的诗脉相续

黄昏时暴雨骤至,游客纷纷奔散,我却看见惊人景象——雨帘中的洛桥竟与《洛桥晚望》的意境完美重合:“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虽然此刻不见嵩山,但湿漉漉的青石板映着灯火,恍若银河坠入人间。躲雨时结识了美术学院的写生少年,他的画板上正是雨中的洛桥,颜料盘里调配着褚石与群青。

“画完要题句吗?”我问。少年腼腆一笑:“准备题自己写的‘烟雨洛桥今又是,诗魂千载绕雕栏’。”忽然感动莫名,原来洛桥古诗从未断绝,只是化作新的韵律在继续生长。雨停时彩虹跨桥而起,我在日记本最后写道:诗桥永在,文脉长流。今人古人,共此明月洛水。

归途时华灯初上,现代霓虹与古桥相映成趣。摩天大楼玻璃幕墙上反射着洛桥的身影,恰似古老诗篇在新时代的续写。触摸背包里墨迹未干的日记本,忽然明白:所谓文化传承,不过是让千年前的白居易与今天的写诗少年,在同一个坐标里相视而笑。

《洛桥》李益唐诗鉴赏

《洛桥》李益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洛桥》是唐代诗人李益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题目一作《上洛桥》)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

洛桥晚望_古诗大全

洛桥晚望_古诗大全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 ①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②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③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译文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

孟郊《洛桥晩望》“天津桥下冰初结”古诗词阅读理解及译文

洛桥晩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①,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②,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①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②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答案】 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结尾将视线一下...

洛桥晚望古诗翻译合集

洛桥晚望古诗翻译 1 唐·孟郊 在天津大桥破冰之初,洛阳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榆树疏亭闲,月光下可见嵩山的雪。 译文 天津桥的冰刚刚结冰,洛阳大道上几乎没有行人。 光秃秃的榆树和柳树,衬托出清幽的亭台楼阁。皎洁的月光 下,一眼就能看到嵩山上的积雪。 简介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

洛桥桥晚望的古诗合集

古诗洛桥晚望赏析 《洛桥晚望》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寒冰初结、路无行人、榆柳萧疏、万籁俱寂的萧瑟气氛,最后一句将视线延伸到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全诗通过...

洛桥晚望的古诗合集

古诗洛桥晚望其一 原文:洛桥寒色暮,人立画桥西。不见轻舟过,唯闻水鸟啼。一、衍生注释:“洛桥”点明地点,是洛阳的桥。“寒色暮”描绘出傍晚时分寒冷的天色。“人立画桥西”,一个人站在如画般的桥的西边。“不见轻舟过”,看不到轻快的小船驶过。“唯闻水鸟啼”,只听到水鸟的啼叫声。二、赏析:此诗...

古诗洛桥晚望赏析

洛桥晚望古诗中的“洛桥”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洛阳”常常被用来比喻繁华富贵的都市,而“洛桥”则是洛阳的一部分,暗示着过去的时光、历史的积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遥望洛桥,或许是他在回忆过去的经历和历史,思考人生的变迁和无常。洛桥在诗中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