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夏日风光如诗如画——记小池中的盛夏日记

夏日风光如诗如画——记《小池》中的盛夏日记

2023年7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倏然将我拉回童年外婆家的荷塘边。这盛夏的光景,竟与八百年前的诗人所见如此相似。

一、晨露未晞时

破晓时分循着诗中所写寻至小区人工湖,果然见泉眼无声之景:石缝间渗出的清流正悄悄浸润青苔,水面浮着几片新落的合欢花,恰似诗中"细流"的现代注解。环卫工人尚未开工,整个湖面倒映着梧桐树影,树阴照水的意境在钢筋森林里意外重现。

二、正午蝉鸣处

午后高温让《小池》后两句活了过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便利店门口的盆栽睡莲竟真有三两花苞探出,而玻璃幕墙反射的刺目阳光中,确有两只红蜻蜓在光影交错处定格,宛如诗人穿越时空按下的快门。

"这盛夏的每个细节都在回应古诗,空调外机的水滴落在铁皮棚上,叮咚声竟比泉眼更显幽寂;外卖小哥在树荫下擦汗的剪影,比任何水墨画都更生动地诠释着'爱晴柔'。"

三、暮色溶金时

傍晚散步发现儿童将矿泉水瓶凿孔做成简易喷泉,水流划出银弧的刹那,突然明白诗人"惜"字背后的珍视。现代人虽不复见野趣天然的泉眼,却创造出更多夏日风光的变奏曲:洒水车经过时彩虹骤现,办公楼绿植墙滴灌系统形成的人工雨帘,都是对古典诗意的当代续写。

归家后翻出泛黄的《千家诗》,发现《小池》旁还有幼时用蜡笔临摹的荷花。原来这二十四字的魔力,早将八百年的盛夏光影,永恒定格在每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